炼铁成钢

炼铁成钢

铁矿在中国十分常见,而且都埋得比较浅,不像其他矿石那样藏在比较深的洞穴里。平原和丘陵地带产的铁矿最多。

铁矿石分为土块状的“土锭铁”和碎砂状的“砂铁”。“土锭铁”露在泥土的表面,形状就像黑色的秤砣,远远看上去很像一块真铁,可是用手一捏就会马上散成碎土。至于“砂铁”,要挖开地上的表土才能找到。

铁分为生铁和熟铁两种,出炉时没有炒过的是生铁,炒过的是熟铁。生铁和熟铁混在一起就可以炼钢。

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三者中含碳量最高的铁,叫生铁;含碳量最小的铁,叫熟铁;含碳量在生铁和熟铁之间的,就是钢。

炼铁的炉子是用掺了盐的泥土砌成的,这种炉子大多砌在山洞边,有的是用大根木头围成框框架起来的。

用盐泥砌这种炼铁炉,千万不能草率应付,泥上不能留下一点裂缝,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一个炼铁炉可以装两千多斤铁矿石,可以用硬木柴、煤或者木炭做燃料。

炼铁的风箱要四人以上一起推拉,等到铁矿石熔化成铁水,就会从炉子的腰孔里流出来,铁水流出后就要用泥把孔塞住。铁水差不多两个小时流一次。

如果炼的是生铁,就让铁水直接流入条形或圆形的模具里,冷却后从模子里把铁块拿出来,就可以使用了。生铁坚硬、耐磨,但比较脆,一般用于铸造,不能锻压。

如果炼熟铁,就要顺着生铁流动的方向,在离炉子几尺远并低于炉子的地方造一个方塘,四周用矮墙围起来,让铁水流到方塘里。事先把潮湿的污泥晒干磨成粉,筛成面粉一样的细末。再让几个人站在方塘边的矮墙上,一个人迅速把筛细的泥粉均匀地撒在铁水上面,剩下的人就用柳木棍猛烈地搅拌,之后就能炒成熟铁了。熟铁质地较软,一般用于锻造和焊接。

炼钢的方法是先把熟铁打成指头那么宽的薄片,底下涂上泥浆;再把生铁放在包扎紧的熟铁片上,上面盖上沾着泥土的破草鞋。最后把它们一起放进熔炉里鼓风熔炼,达到一定的温度,生铁就会熔化渗到熟铁里。等到它们融合到了一起,取出反复锤打,千锤百炼后,就炼出了钢。

原著精选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穴为之,或用巨木匡围。塑造盐泥,穷月之力,不容造次[2]。盐泥有罅[3],尽弃全功。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腰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

——选自《五金·铁》

生熟炼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