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冷、热兵器

古代的冷、热兵器

朝代更替,乱世枭雄,成大事者想要取得天下或平息争端,万不得已时就要使用武力。而武器的功用就在于威胁天下。老子说“佳兵者,不祥之器”,是在告诫人们使用武器要慎重。

在原始社会晚期的战争中,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分化出专门用于作战的兵器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兵器不断发展,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的发展日趋成熟。

火药发明以后,火器逐渐发展起来,在很长一段时期中与冷兵器并用。因此,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以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冷兵器时代,约公元前21(一说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0世纪;后一阶段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约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弓和弩可以用来猎杀动物,而且使用方便。作为远距离攻击武器,已经有十分久远的历史了。

制作弓时,选用柔软有韧性的竹片和牛角做正中间的骨干,并在两端接上桑木。桑木的末端刻上缺口,用来套紧弓弦。

竹片的一面贴上牛角,另一面用胶粘住铺上的牛筋,以此来加固弓身。保证两段牛角之间互相咬合,外面粘上一层桦树皮再次加固,这种弓就叫作暖靶。

把做好的弓放在比较高的屋梁上,在下面不断地用火烘烤。等到胶液完全干透后,取下来打磨抛光,再次刷胶上漆。这样做出来的弓质量特别好。

用柘蚕的丝做成的弓弦最坚韧。每条弦要用二三十根丝线做骨,然后横向缠紧。

有些地方用牛筋做弓弦。从牛脊骨里取出牛筋后晒干、浸泡,然后撕成细丝状,再将它们缠合后绑在弓上。

制作弓时,要按照人的力气大小分出弓的强度。最有力气的人能拉开一百二十斤重的弓,中等力气的人能拉开八九十斤重的,力气最弱的只能拉开六十斤左右的。

箭一般由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组成。箭杆的用料各地不同,竹子、薄柳木或桦木都可以。通常情况下,箭杆长约二尺,箭头长为一寸。

制作竹箭时,削三四根竹子,把它们紧紧地粘在一起,然后用锋利的刮刀把表面削得平滑光洁,最后用丝线缠紧箭的两头,就做好了。

如果用柳木或者桦木做箭杆,只需要选取圆直的枝条,稍微刮一下就可以了。

在箭杆末端刻一个小凹口,使它可以扣在弦上,另一端安装箭头。

箭头大多是铁制的,形状并不统一,有的像桃叶枪尖,有的像平头铁铲,还有三棱锥形状的。

箭射出去后,飞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能否正确射中目标,关键在于箭羽好不好。箭羽是由三条三寸长的翎羽做成,像三只鼎脚一样粘在箭尾接近衔口的地方。

弩是镇守营地时用到的工具,并不适合冲锋上阵。弩中直的地方叫弩身,横着的部分叫弩翼,扣弦发箭的开关叫弩机。用木头做弩身,前端横绑上两个弩翼。弩面上要略微刻出一条直槽来放箭,弩身后端刻一个缺口用来扣弦,并在旁边钉上活动的开关,推动开关就可以拉弦射箭。

强弓的射程可以达到两百多步,而强弩只能射到五十步的地方。不过,弩在射程范围之内与弓相比,速度更快,穿入物体的深度也更深。

干与戈同是最古老的武器,所以俗称武斗为“大动干戈”。干就是盾,戈指的是平头戟。古人在战争中,常一手执刀或枪,一手执盾。有的盾牌使用杞柳的枝条编织而成,士兵们把它举到脖子下面,用来抵挡敌人射来的箭。盾的下端接上一根轻杆,方便手握。

火药发明之后,火器登上了历史舞台。到了明代,火器种类繁多,形式复杂,而且威力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西洋大炮使用熟铜铸成,形状像一个圆鼓。放炮的时候,半里之内的人和马都会被吓死。

地雷要先埋在地里,用竹管连接保护住引线拉到地面,只要点燃引线,地雷就会爆炸,把泥土和上面的一切都炸飞。

混江龙就是古代的水雷。它的外面包裹着皮革,涂漆密封,然后沉到水里,牵出一条引线延伸到岸上。只要牵动引线,水里的炸药就会爆炸。

鸟铳有三尺长,装着火药的铁管嵌在木托上,可以用手握稳。使用时左手握铳瞄准目标,右手扣动扳机,弹药就被射出去了。

万人敌是一种适合近身战斗时使用的机动武器。做一个中空的大泥团,周围留出小孔,把泥团晒干后,装满火药。压实后安上引信,再把它用木框框住。等到敌人攻城时,就点燃引信,把泥团扔到城外,炸开后威力巨大。

原著精选

试定弓力

凡弓弦,取食柘叶蚕茧,其丝更坚韧。每条用丝线二十余根作骨,然后用线横缠紧约。缠丝分三停[8],隔七寸许则空一二分不缠,故弦不张弓时,可折叠三曲而收之。往者北虏弓弦,尽以牛筋为质,故夏月雨雾,妨其解脱,不相侵犯。今则丝弦亦广有之。涂弦或用黄蜡,或不用亦无害也。凡弓两弰[9]系驱处,或切最厚牛皮,或削柔木如小棋子,钉粘角端,名曰垫弦,义同琴轸[10]。放弦归返时,雄力向内,得此而抗止,不然则受损也。

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

——选自《佳兵·弧矢》

【注释】

[1]挕(dié):打。

[2]埏(shān):用水和泥。

[3]坼(chè):裂开。

[4]墁(màn):涂抹。

[5]舡:同船。

[6]捩(liè):扭转,折断的意思。

[7]罅(xià):缝隙,裂缝。

[8]停:三部分的意思。

[9]弰(shāo):弓箭的末端。

[10]琴轸:琴上垫线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