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自古以来,玉就是各种美好的象征,“冰清玉洁”“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许许多多的成语都足以说明古人对玉的赞美与喜爱。
玉石并不是埋在深山里,而是分布在山间湍急的河水中。古人认为,玉石生于河流的源头,被泉水冲下,吸取月光的精华后才有了光辉。
采玉的人并不到湍急的河流源头去找玉,而是等到夏天涨水时,玉石被急流冲到下游处,才到河滩中采集。
采玉的人大多会选在秋天有月亮的夜晚,守在河边观察、寻找玉石。玉石堆积的地方,会格外明亮。玉石就夹杂在乱石堆中,挑选出之后要仔细辨认才能确定。
中国玉石的采集和使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玉璧。到了殷周时期,制作玉器的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越来越被广泛用于装饰品、器具、礼器等。古人还把玉与人的道德情操相比拟,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玉石之美,有五德”等观点,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
玉石藏在石头里,外面包裹着的一层石头叫作玉皮,可以用来制作砚台等物品。里面的玉,古代的帝王会拿来制作印玺,可以算得上价值连城了。
想要知道玉石的成分和品质,就要把它从石头里剖出来,想要剖得完整,要有专门的工具。
剖割玉石时,要用到一种铁制的圆盘,上面装上水和细沙。工作时,一边脚踏着连接圆盘的踏板,让它转动起来,一边不停地添沙、剖玉,慢慢地把玉划割开。
剖玉的沙子不是普通的河沙,而是从流动的泉水中筛出来的,因为像面粉一样精细,所以在剖磨的过程中才不会对玉造成损耗。
玉石剖开之后,技术纯熟的琢玉师傅就会用一把铁刀,运用精妙的手法,雕琢出一件件精美的玉器。
雕琢玉器剩下的碎块,可以用来镶嵌在钿花上,做小的装饰品;太过零碎的碎渣,可以碾成粉末,涂抹在琴瑟上,这样弹奏出来的乐曲就会有玉器一样的音色。
本章内容已经全部讲完了,可是聪聪同学还有些疑问,快来看看这些问题你知不知道答案吧!
人们所说的“玉石之王”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翡翠。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国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又是什么?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原著精选
琢玉
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砂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砂,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13],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既解之后,别施精巧工夫,得镔铁[14]刀者,则为利器也。(镔铁亦出西番哈密卫砺石中,剖之乃得。)
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15]用。又碎不堪者,碾筛和灰涂琴瑟,琴有玉音,以此故也。
——选自《珠玉·玉》
【注释】
[1]燔(fán):用火焚烧。
[2]塞艌(niàn):把船缝给塞住。
[3]甃墁(zhòu màn):铺陈地面的砖石。
[4]垩(è)墙壁:用白色的涂料涂抹墙壁。
[5]熯炽(hàn chì):燃烧得很旺盛。
[6]韛(bài):古代用来吹火的风箱。
[7]爨(cuàn):烧火做饭。
[8]厚罨(yǎn):厚厚地覆盖在上面。
[9]三个时: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
[10]钵盂(bō yú):铁锅。
[11]氤氲(yīn yūn):弥漫的烟雾雨雾。
[12]縆(gēng):粗绳子。
[13]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顺天和真定都 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14]镔铁:精心炼化锻造的铁。
[15]钿(diàn)花:花朵状的一般贴在脸上的一种装饰品,也可以镶嵌在簪子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