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子”的开采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用途也不一样。
煤分为明煤、碎煤和末煤。明煤块更大,有的像米斗那么大,燃烧时不需要用风箱鼓风,只需要很少的木炭就能够把它引燃,而且无论昼夜都能烧得很旺。把它的碎屑与干净的黄土水调和,可以做成煤饼,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炭的国家之一。古代不同时期对煤的称呼也不一样,先秦时期称为“石涅”或“涅石”;汉魏时期称为“石墨”;晋到元时称为“石炭”。到了明朝中期,部分地区才改称为“煤炭”,而“石炭”的叫法古代一直沿用着。
碎煤也分为两种,燃烧时火焰高一些的叫“饭炭”,可以用来煮饭;火焰平的叫“铁炭”,用来冶炼金属。使用碎煤之前,要先把它的表面浇湿,进炉后通过风箱助力才能烧红。之后要注意煤炭的燃烧情况,适时加煤,让它不断地燃烧。
末煤呈粉末状,也叫“自来风”,使用时需要把它用泥水混合后做成煤饼,再进炉使用。燃烧后的末煤效果和明煤一样,昼夜都不熄灭。可以用末煤烧火做饭,也可以用它来冶炼金属、提炼银朱等。
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烧水、煮饭,都少不了它。然而了解煤炭开采情况的却不多,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危险且辛苦的工作。
一般要挖十多米深才能找到煤矿。煤层的顶部刚被挖出的时候,会有毒气冒出来,很容易让人受到伤害。不过,靠开采煤矿养家糊口的挖煤工人自有办法,他们会事先把几根大竹筒打通,一端削尖后插进煤层,毒气就会顺着竹筒向上排出地面,之后工人们就能安心地到地下挖煤了。
人到了井下后,如果发现煤层向四周延展,也可以顺着方向向左右挖取。地下的巷道用木板支撑住,以防塌方。
煤是由植物的遗体变成的。远古时期的植物被深埋地下,经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最终变成煤炭资源。同时还生成了瓦斯气体。从煤矿里冒出来的毒气实际上就是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无色无味,易燃易爆,对人体有害。
煤炭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开采会加速资源衰竭,还会对地质结构造成重大损害。因此,一定要节约能源,合理开采。
原著精选
煤有三种,有明煤、碎煤、末煤。明煤大块如斗许,燕、齐、秦、晋生之。不用风箱鼓扇,以木炭少许引燃,熯炽[5]达昼夜。其傍夹带碎屑,则用洁净黄土调水作饼而烧之。碎煤有两种,多生吴、楚。炎高者曰饭炭,用以炊烹;炎平者曰铁炭,用以治锻。入炉先用水沃湿,必用鼓韛[6]后红,以次增添而用。末炭如面者,名曰自来风。泥水调成饼,入于炉内,既灼之后,与明煤相同,经昼夜不灭,半供炊爨[7]。
——选自《燔石·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