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可相容”的石灰
金属经火煅烧可以制成各种用具,石头经火焚烧后也会产生特殊的功用,而且更加奇特。
石灰石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生石灰是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之后得到的,成分为氧化钙(CaO)。
既然有生石灰,那么还有一种叫作熟石灰的物质,成分为氢氧化钙(Ca(OH)2)。不过,生石灰变成熟石灰,并不需要加热,只需要加水就可以了。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在古代,人们通常用生石灰拌水来修补船只和墙壁的缝隙。因为熟石灰凝固后会变得坚硬。
青色的石灰石品质最好,黄白的稍差一些。石灰石通常埋在地下两三尺的地方,挖出来之后就要进行烧炼。明朝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就是石灰开采和烧炼过程的真实写照。不过,表面已经风化的石灰石就不能使用了。
石灰石要烧透,才能得到好品质的石灰粉。煤炭是烧炼石灰的主要燃料。一般先把煤泥做成煤饼,然后一层煤饼一层石料交替堆放,下面铺柴点燃。火候达到时,石头自然就会变脆。在空气中会慢慢风化成粉,有急用时洒点水就能使用了。
石灰的用途很广,和桐油、鱼油调在一起,加入厚绢布,捣烂后可以用来填补船只的漏缝。
如果用来砌墙,要筛选出更加细密的粉末,加水调匀,使它变得更有黏性。
石灰水澄清后加入纸筋,可以用来粉刷墙壁。
我国沿海一带堆积着的石头虽然不能用来烧制石灰,却有天然的牡蛎壳来替代它。
把牡蛎壳和煤饼堆在一起焚烧,得到的蛎灰和石灰的功用相同。
在石灰岩溶洞地区,存在着一种钟乳石。钟乳石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的统称,是地球表面长期风化作用的产物。
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岩,被二氧化碳和水分解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碳酸氢钙溶液顺着岩石流下,与空气接触,又再次形成碳酸钙。这就是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煤饼烧石成灰
原著精选
先取煤炭,泥和做成饼,每煤饼一层叠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1]之。最佳者曰矿灰,最恶者曰窑滓灰。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
凡灰用以固舟缝,则桐油、鱼油调厚绢、细罗,和油,杵千下,塞艌[2];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粘合;甃墁[3],则仍用油灰。用以垩墙壁[4],则澄过,入纸筋涂墁。
——选自《燔石·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