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未来

(三)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未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信息可视化已成为研究和实践的一种趋势。由于信息可视化致力于解决如何以清晰、高效、美观、有趣的方式呈现数据的问题,继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感知数据中的内容,因此,未来信息可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IBM沃森健康的副总裁阿尼尔·贾因提出了大数据的5大特征:数据量大、多样性、高速性、真实性、经济性(图1-20)。

(1)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

(2)多样性: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照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高速性:速度快,时效高,这是区分大数据和传统数据挖掘的最突出的特征。

(4)真实性:是指数据的真实性与可用性。

(5)经济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所不在,信息浩瀚,但价值密度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快地“净化”数据的价值,是当前大数据时代面临的紧迫问题。

图1-20 大数据的5大特征

这些特点对从传统的信息可视化模式向大数据的可视化模式转变提出了挑战。现有的技术架构和路线已不能有效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对于有关组织而言,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所收集的信息就不值得投资。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全面洞察能力的空间和潜能;同时,信息可视化作为一种信息展示、交互以及分析的技术,在涉及信息展示、交互或信息分析的领域里都将大展身手,对信息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也不断深入,呈现出可视化与交互技术的持续融合、个人可视化设计范式的兴起、可视化叙事作用的强化等趋势。

1.可视化与交互技术的持续融合

随着数字化媒介的兴起与发展,以结构为中心的可视化研究范式向潜在现象的动态属性可视化研究转移,人与信息之间交互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对于设计者来说,可以发挥出极大的创造力,实现更多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可能。

在2020年IEEE国际虚拟·现实(IEEEVISA)大会上,有多篇论文提出了全新的交互解决方案。Lee等把一些经典的可视化图表用VR技术呈现给人们。在原图表中,因为数据是以二维的形式呈现,所以受众很难直接感觉到其速度和高度的差异,在运用VR技术的沉浸式呈现下,受众可以直接站在埃菲尔铁塔等建筑下面,如图1-21(d)所示,体验数据信息的真实尺度。随着全息影像、3D打印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信息更多的是以三维、四维的方式呈现,方便用户从各个角度观察信息、解读数据。

图1-21 运用VR技术的信息可视化

(a)男子100米比赛成绩;(b)比赛现场虚拟现实显示;(c)世界建筑高度对比图;(d)埃菲尔铁塔等建筑虚拟现实显示

2019年ChinaVis上反映新冠疫情的信息可视化作品《流动的边界》是很具代表性的可视化与交互技术深度结合的案例(图1-22)。作品将数据放置在三维空间上,并大量使用鼠标点击、滚动、拖拽等方式,让用户在与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视觉冲击与震撼。

图1-22 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作品《流动的边界》(2019年)

2.个人可视化设计范式的兴起

设计已经从同质化的体验转变为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信息可视化设计也是如此。研究如何帮助人们创造更加个性化、千面化的可视化设计成为了一种趋势。例如,Data Quilt是一个个性化的可视化创作应用程序(图1-23),它支持从图像中提取材料和生成象形图,每个用户都会生成不同的可爱风格的贴纸和贴画。

图1-23 可视化创作应用程序Data Quilt

可视化创作系统Dear Pictograph(图1-24)则支持在VR环境中自己绘制图形作为设计元素,用于信息可视化的呈现。这种可视化范式真正让信息“活”起来,以其独有个性的方式,通过文字、画面、语音、视频等全方位向受众呈现其想表达的信息含义,更能深入人心。

图1-24 可视化创作系统Dear Pictograph

3.可视化叙事作用的强化

可视化叙事为可视化指明了方向,虽然理论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与探索,但在新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和可视化叙事的需求,也表明了可视化叙事是可视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以第七届“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生活在难民营》为例(图1-25),作品是根据英国路透社制作的一篇聚焦《孟加拉国罗兴亚难民营》的数据新闻,运用模块化可视化叙事的设计方式将新闻模块化,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模块进行详细了解,也可以迅速滑过此模块调到下一个模块进行了解,并按照可视化叙事发展的逻辑,分成整体叙事模块和展开叙事模块两部分。作品以数据信息作为驱动,承载了人文关怀,希望能给世界带来更美好的改变。

图1-25 第七届“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生活在难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