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解释

校训解释

(1914年)

家有懿训则昌,国有懋训则强,惟校亦然。准乎时地,对乎社会国家,不失之远,不失之迩,播之嘉种,以期有秋,标兹德目,发为校风,有厚望焉。周书曰:业广惟勤。韩子曰:业精于勤。勤者事之宝也,则取之。一言不审,人其我尤;一行不谨,终身之羞。言行,君子之枢机,慎其尚矣。诈伪虚妄,以之修己则无成,以之处世则病,故有取乎诚。称物平施,善与人同,待人如己,孔耶合德者其惟恕乎。谨以今日圣诞宣示校训,爰先引经义而为之解释如下:

勤 《论语》言敏不言勤,敏即勤也。子曰:学而时习之。又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又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孟子述子贡之言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夫日时习,曰敏求,曰不厌不倦,皆勤之谓也。

慎 《论语》孔子答子张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又答子路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焉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此虽不明言慎,而曰惧曰好谋,则慎之意也。诸葛武侯自言一身惟谨慎而已,其善学孔子者欤。

诚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中庸》述孔子之言曰:诚者自成也,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不诚无物。孟了曰: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其言与《中庸》甚合。又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恕 《论语》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对仲弓问仁曰:己所不敏,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庸》述孔子之言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即大学絜矩之道也。孟子亦日: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夫六行九德的目多矣,岂此四字,之外不必尽乎,而核以师范之性质,则惟此四者尤当勉焉。而曰孜孜也不厌不倦,勤之至也;寡尤寡悔,慎之效也;成己成物,诚之极也;尽己及人,恕之行也。苟能是,是亦足矣。

(原载《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志》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