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思想概说

第一章 现今思想概说

思想为人生内部之空气。空气循环流通,自古迄今,永不隔绝,思想亦然。所谓现今思想者,思想变迁至现今之意,非但截现今一段之思想与从前绝不相关者也。吾人欲生存于今日之地球,而谓必须吸五百年前之空气,必不可得。顽固之思想一如竹节,与时俗不相通。亦犹是故,所谓新空气,所谓新思想者,不过随时而论。新旧空气不能分,新旧思想不能隔,此人生切要之问题(枫泾丁义兴酱蹄广告自称三百年陈汁,以动人。肉汁而经如此之久,腐臭岂尚可食?意必每日更存,新而旧,旧而新,则今日之新汁,可谓有三百年前开张以来之陈汁。同理,今日之空气可谓有天地以来之空气;今日之思想可谓有自人类以来之思想)。

思想既不能分新旧,又不能分种类。所谓教育思想者,亦非思想界特别之一部分,与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有密接之关系,而成思想界之系统。王阳明之“大知觉小知,小知觉大知”。大知之哲学觉小知,而为伦理;小知之伦理觉无知,而为教育。哲学思想不能普遍,降其格而易其名,即是伦理。伦理思想又不能普遍,降其格而易其名,即是教育。可知哲学、伦理,教育,有系统的关系。若但就教育而言,教育是谓局部的研究,不具小知,其何以觉无知乎?余尝谓教育家非专门家,而为小知家。诚以教育决非局部的事业,不若其他专门学可以划分,而其思想之关系,于伦理、哲学,固无待言。溯近世思想之变迁,与十九世纪以前可谓一大革新。宇宙本体归着于唯心论,反机械文明之思想。盛倡理想主义、人格主义,纵有旁流之实现主义,不足以云相对之学说。盖理想派之主张,为现今思想之主潮,有历劫不磨之理论,与人生事实更有空前之大觉悟。所谓理性淘汰与自然淘汰是也。

人类之事业、人类之文明,与其他动物较,相去悬绝。若系自然进化之结果,造物何独厚于人类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为万物之灵,此几希之灵,即所以与其他动物悬绝之由。若依自然淘汰,人类亦决无如今之情状。而所以致此者,自有人类即有理性加入以相淘汰,为自然主义者所不及料。始恍然人类之事业与文明,固有如是之复杂,如是之迅进也!

十九世纪以前之思想皆为自然主义思想,人类之生存竞争及其进化之径途与其他动物不加区别。虽反对之学说,亦不免蹈此同一之缺点。细思之,自然主义之思想,不特人类进化结果远超预算,即与人世之实际亦属不合。其他动物仅为生存而活动,故其竞争之结果,适者残存,劣者败尽,一如晚秋之斗蟋蟀,万不可以喻人类。盖人类之所谓生存竞争,决不仅为生存已也,必有何等之理想观,何等之目的观。人事扰攘,岂徒为生计已哉!垂钓羡鱼,非为烹食(扰乱社会之人都是生计极裕之人。近日报载张勋有三千余万之财产,仅为生存,岂不可以已乎?而无如有复辟之理想观,有复辟之目的观,可为一证)。余不信有真知足之人,假使人人知足,即理想淘汰停止。生存一日,决无不受理性淘汰之人。所谓社会的关系,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者也。

自有理性淘汰之觉悟,二十世纪之思想界遂大革新,且大发展;而教育之领域与职能,亦因而大扩充。人类之事业、人类之文明,非被动的自然淘汰之结果,而为自动的理性淘汰之结果。故人类之事业、人类之文明,皆人类自己负其责任。良心由自我实现而成,并无于人类之外有指使之者。哲学上所谓真理依系于人生之目的,即人本主义是也。又恍知人类行为之或善或恶,亦人类自己决定之,自己改易之。道德非千古不易之理,并无于人类之外有预定之者。哲学上所谓真理自实用而定,即实用主义是也。人类之事业、人类之文明既人类自负其责任,行为之善恶亦自己决定,自己改易。而各个人孰负责任,孰为决定,孰为改革,即国家元首决不能违反民心,擅行专制。社会上少数各个人,谁堪当此重任?无他,人格尚焉。人格者,良心之模型,道德之容器也。盂圆水圆,盂方水方。人格实现之如何,而良心与道德亦如影随形而俱改。所宜注意者,良心道德借人格之义以说明,不得漫以良心道德说明人格,致蹈循环论证之弊。余于是不得不略述人格之解释。

人格之解释殊不一致,余均认为尚未满足。非轻视先驱思想,亦由于理性淘汰之作用。“人格”二字,无论经若干时代,必有研究未尽之余地,今所述亦不过大体之解释。尝闻普通谈话,所谓人格高尚,一若人格在各自一己之内,凡道德品行可嘉者,始认为有人格。甚至与“资格”二字联想误解,依社会之阶级,或有人格,或无人格。……此皆未明人格之观念。夫人格者,多数人之格,即为人之格式也。除疯癫、白痴、狂人而外,无人无人格,更无人不与人格有关系者也。

人有人格,其他动物有无动物格?牛有无牛格,马有无马格,狗有无狗格?吾人必一笑置之。然则,人何以独有人格,而不认为有牛格、马格、狗格?究据何理由,恐亦不易说明。能说明此理由者,人格之解释思过半矣。欲问人何以独有人格,当知惟人有社会。又引起社会究作如何解。若以社会为无机的集合,则人类生活等于其他动物群居的生活。社会之意义不明,人格之观念亦不确。盖人格者,各个人所以成社会之最要条件。仅仅集个人而成社会,一若集泥土为砖瓦,其模型非出自泥土自己之主张。如此无机的解说个人与社会无何等之关系,固无所谓人格。自斯宾塞解说社会为有机的,不如矿物,而如植物;个人对于社会,不如分子,而如细胞。细胞形成树体,例如社会。细胞发达,同时树体亦发达。细胞形成树体而有姿态,个人形成社会而有人格,其理一也。

如上所述,人格者,一方而为自立的、个人的,他方面为协同的、社会的;相互实现,渐渐发展者也。为人格而有社会,为社会而有人格,犹非中肯之谈。惟人格实现,同时社会进于洽善。自来倡个人主义者,取个人的教育学,即偏于人格之自立的、个人的方面。取社会的教育学者,即偏于人格之协同的、社会的方面:两者皆非正当。所谓社会的个人,即两方面同时修养。诚自实际教育上社会的训练观之,西洋之人格,一若自立的、个人的方面为先,协同的、社会的方面为次;东洋则协同的、社会的方面为先,自立的、个人的方面为次。要之,皆以人格之实现为社会发达之本,决不依社会之阶级与男女之分别有程度之差异。无人格之社会,决非良好之社会。不曰无人格之人,而曰无人格之社会,此言似费解,而人格之真义亦即在是。

人格与社会之关系,有社会必须有人格,既知之矣,然则社会究何自而起?是否有人类即有社会,其他动物无社会。所谓社会的生活与群居的生活其区分何在?无他,人类有言语之特色也。人类有无无言语之时代,余不敢必。自有言语即有社会,余敢断言。如能证明自有人类即有言语,则可断言有人类即有社会。人类之进化为相互的进化,其他动物之进化为个体的进化,故唯人类与人类有教育。人类与其他动物亦有教育,其他动物与其他动物决无教育。可注意者,人类与人类之教育,相互进化之教育,即所谓人格教育;人类与其他动物之教育,仅有知识授与之教育,即非人格教育。柏林大学某教授教马能计算数学,一时新闻传为“学问马”。但此马有人类之知识,而不能传达于马社会。盖此马亦受某教授知识授与之非人格教育而得人类社会之知识,决非成为马社会之知识。诚以马之各个体,无相互的关系,无精神的交际。所以者何?即无言语之作用。或问人类何以有言语之特色?则特应之曰:唯人类概念能联合。余可以自家实例说明之:次儿自有生仅十七月,适值年终,家人制粽,在锅沸煮,将可食。余归,奔跃来告。余料其不知粽之名而急问何物。我且拟且答曰:“米米包包”。竟称曰“米包”。能以“米”与“包”已知之二概念相联合而成一语,始可谓言语之特色。但教一语,学一语,且不明其用处。如不满周岁之婴儿,学得“阿伯”一语,见他物亦叫“阿伯”,见狗见猫亦叫“阿伯”,此决非能言语。可知人生不能言语之时期极短,周岁以上即有言语之特色。谓非有天然具在之理性,曷克臻此!此人类之所以称理性动物也。

概念愈联合,而言语愈复杂;理性愈发展,而人格愈实现。教育而仅有知识授与,是直可谓与理性人格无关系之教育,即非人类与人类之教育。而人类将有待人类以外主持者之教育,与人本主义、实用主义岂不大相刺谬?理性也,言语也,社会也,人格也,良心也,道德也,皆为人类所独有。吾人欲言教育,万不能不遵此旨,以符人类独有之教育。故今后教育事业之解释,遂与从前大不相同。普通教育学不曰教育为成熟者对于未成熟者具一定之方法传达文明之事业乎?此解释固无误,自今思之,尚可称满足,犹有其他重要之意味寓乎其中。依人格教育学之解释,教师不但以科学的所定之法则、机械的作用教育儿童,当以教师人格之力,其自由活动为最足重。故教师为一艺术家,教育为一高尚之艺术。教师之任务,与其为冷的科学的法则施行者,无宁为以有血有泪、自己之人格移之于儿童、形造儿童之人格之艺术家。自己之人格与儿童之人格至微至妙之间,即教育效力之所在也。

概言之,从来教育之解释,为单方的注入派,以教师之主观为尚,宁我就儿童。二者皆非正当之解释,无充分之理由。今后之教育,不得不有人格的交际,须以教师之主观与儿童之主观相接触,方合人格教育之旨趣。自有理性淘汰之觉悟,人格教育之主张本无讨论之余地,欲反对人格教育,须先反对已成铁证之理性淘汰,其可得乎?理性淘汰之觉悟,二十世纪思想界之大进步,可庆可贺,至得意之幸事也。人类虽为自然之产生物,而不仅受自然法之支配,有人格也威严,上帝或神不得已之假设,可以无用(未发明理性淘汰以前,人格之意义亦暧昧。但已疑及人类之事业与文明,何以与其他动物相差如是之巨,故假设上帝以自解。然者上帝何不指使其他动物而独指使人类?如谓上帝本人类所升,又安知其他动物无升为上帝者?其说遂穷)。人类之事,人类自主之人格,亦人类自己构成之。自有人类以来,早有理性淘汰,早有人格,至今日始觉悟,已恨晚矣!回忆十九世纪中,种种不利于人生之事,良由昧于理性淘汰所致。自此教育上若再不努力研究人格,向也苦于不知,今若知而不行,坐视社会之纷扰,甘受人生之抑死,夫亦自弃其人格,将与其他动物为伍,人类之丑,孰有过于是战!此现今教育思潮犹恐不及之趋势,无论有各种教育之主张,不能绝对反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