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会丙辰常年大会开会辞
(1916年8月)
(上略)孟子曰:先觉觉后觉。王阳明曰:大知觉小知,小知觉无知。自近世教育列为科学,流为局部的研究,古训之精神,不觉愈趋愈远,时俗之批评,视为无效无能。吾辈从事教育者,固不宜因噎废食,然亦不可不加意精求之。教育学不云目的、方便二语乎?教育为有目的之事,人尽知之,教育不过为一方便之事,或未之论。试从思想基本上观察,教育决非原始之点。哲学也,伦理也,教育也,在科学系统图中,恰如三代。大知之哲学,觉小知而为伦理;小知之伦理,觉无知而为教育。是故,教育为伦理之方便,伦理为哲学之方便。曷为言教育,欲发展伦理思想耳,曷为讲伦理,欲发展哲学思想耳。大知之哲学,不能普遍,降其格而易其名,即是伦理;小知之伦理,又不能普遍,降其格而易其名,即是教育。可知哲学、伦理、教育有系统的关系,若但就教育而言教育,所谓局部的研究,其最上成绩,不过教授训练,无一不合教育原理。教育者之眼光,不出教育学一书之外,征之近状,已不可多得。余犹以为未足者,非好高骛远也,对于吾浙特有所期望焉。
人类之阶级,以财产分,则消长无定,以权势分,则变迁靡常,惟自理性分,则不外先觉后觉两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即其代表。盖教育者觉无知者也,觉无知者必须有小知,降格之哲学不能普遍于全国民,不可不普遍于教育者。余故曰教育者皆当以小知自居,不必过谦,若过谦便非真诚之教育者,已失其先觉之资格。大知之哲理虽不宜责诸一般之教育者,而独于有大知如王阳明等之吾浙,其影响于现今之教育果何如?其关系于吾浙教育优良之誉又何如?参观吾浙教育者,初不解吾浙教育之特色在何处。吾浙人自问,亦不知优在何处,良在何处。近数年中行政之计划,蒙上欺下,瞒不过吾辈之耳目,一言以蔽,非特无进步,暗中实大有摧残,无可讳言。至若社会上自谋进行如教育会等,则又沉寂无所表现。抱悲观者,佥谓精神涣散,腐败孰甚。身任教员,不知教育原理者比比皆是,求其局部的研究犹不可得。不分教育者被教育者,昏昏焉处于无知之中。阳明不生,谁能觉之,谁能自觉,欲言进步难矣哉。
虽然,教育者犹是人也,以今日对于教育者之待遇,及行政上不完全之计划,欲睹理想的效果,未免过分。况教育如此普泛之事业,本不易见显著之成绩。以局部的研究,发为表面的形式。某省之所以自夸,鄙人窃不取焉。吾浙教育近状,沉寂无闻固有之,而其所以沉寂之由,决非昏昏无知。且恐以大知自居,固守己说,不欲轻以示人,不屑局部研究。此不可谓非吾浙教育之特色,亦不可谓非吾浙教育之缺点。或即吾浙教育所以沉滞之原因,承其特色,纠其缺点,本会当负其责。吾浙学派歧多,宜思有以融合之,先进后进,宜思有以联络之。省教育会为吾浙唯一之教育会,凡有志斯道者,尽是本会会员,何拘拘于入会之手续,龂断于资格之成见。鄙人知识浅陋,不敢妄定学说,惟思想与时代,亦有增进,似宜参合新旧,造成合一之新哲理,觉小知觉无知而发为新浙派之教育。(下略)
(原载《教育周报》1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