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简介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这本书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组编创作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共有66章节
1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编委会
主 任:孙霄兵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 秘书长:韩力群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工...
2
出版说明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
3
目录
目 录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编委会 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性质 1.综合性 2.系统性 3.体验性 4.创新性 5.人文性 6.启发性 二、价...
4
第一部分 前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在历史性地进入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应用的高潮期,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进步,以...
5
一、性质
《指南》以推进普通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普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提升人工智能科学素养为目的,可作为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可作为设计中小学...
6
1.综合性
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方法融合、多技术集成的高度综合课程,《指南》强调各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应用。综合集成是中小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
7
2.系统性
《指南》系统地从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和技术中筛选核心知识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中小学生逐步了解、体验、熟悉、...
8
3.体验性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让学生通过体验AI技术和应用场景等实践活动了解AI的功能,进而熟悉和探究相关AI知识。《指南》建议课程要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
9
4.创新性
人工智能技术是快速发展中的技术,富有创新活力。因此,《指南》强调人工智能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AI课程的学习激发学...
10
5.人文性
人工智能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通过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既可体现科技精神,又可体现人文精神。《指南》强调该课程既要具有基本的技术价值,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
11
6.启发性
《指南》强调在人工智能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积极探索,使他们自觉地掌...
12
二、价值
《指南》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专业指导,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中能够系统科学地提高学生关于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关键...
13
三、基本理念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科技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宗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基于这样的课程定位,《指南》提出以下基本教学理念。...
14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
素质教育应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个基本渠道及其融合来实现。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解决受教育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构建受教育者的知识体系和认识体...
15
2.面向全体中小学生
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AI科技素养,为全体适龄学生在智能化社会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指南...
16
3.学习AI以适应未来社会
相比于向学生传授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本身,《指南》更强调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智能产品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和切身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重要的人工智能基本概念...
17
4.反映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成果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应适当地反映当代最新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和应用成果,使学生了解一些易于认知的现代人工智能科技知识,了解现代人工智能科技...
18
5.激励爱国强国志向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和美国同处于第一梯队,但在顶尖AI人才、AI基础理论和AI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差距。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
19
四、设计思路
...
20
1.学段设计
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指南》将12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4个学段,统筹考虑12年的课程内容。第一学段...
21
2.教学内容设计
《指南》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了9个教学模块和1个综合实践环节。9个教学模块分别为人工智能概述、智能工具与社会伦理、机器感知、机器认知、机器学习、人工神...
22
3.综合实践环节设计
人工智能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是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类问题为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针对综合实践环节所给出的具体问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A...
23
4.实施建议
为了保证《指南》的顺利实施,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教材编写、教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24
五、适用范围
《指南》主要适用于我国普通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其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为中等职业学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25
六、与Python编程、机器人等课程的关系
“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是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的科普重点之一,而“智能机器人”则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
26
第二部分 教学目标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AI科技素养、能适应未来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建设者。通过人工智能课程...
27
1.提升信息素养
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因此,在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
28
2.培养探索能力
勇于探究与创新、勤于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是学生有效地应对未来社会不确定性的必备能力。在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试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29
3.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造力”。因此,学习人工智能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开放式的,不同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达成某一个目标。要充分利用人...
30
4.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在人工智能课程中会综合学习到传感器、控制、通信、编程、系统、机电等诸多概念和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和前沿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