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某书

与某书

【提要】 《与某书》是戴震揭露和批判程朱理学反动本质的一封书信。

在信中,戴震鲜明地反对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的、禁锢人们思想的八股文,积极主张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揭露了宋以来的儒者以主观偏见为理,专横武断地处理事情,往往“以理杀人”,使“天下受其害者众”。重申要“通民之欲,体民之情”,“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的政治主张。这对当时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必须指出,戴震把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当时统治阶级中的所谓贤人圣人身上,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宣称古人“学成而民赖以生”,进一步暴露了他的英雄史观。

足下制义,直造古人,冠绝一时。夫文无古今之异,闻道之君子,其见于言也,皆足以羽翼经传,此存乎识趣者也;而词不纯朴高古亦不贵,此存乎行文之气体格律者也;因题成文,如造化之生物,官骸毕具,根叶并茂,少阙则非完物,此存乎冶铸之法者也。精心于制义一事,又不若精心于一经,其功力同也,未有能此而不能彼者

① 制义:明清时代科举应试的文章,即八股文。造:达到。冠绝一时:在当时首屈一指。

② 道:这里指事理。见(xiàn现):表现。羽翼:辅助,指解释和阐发经书。经传:经,指经典;传,指解释经典的书。识趣:知趣,这里指真正理解了经传的内容。纯朴高古:既朴实又古雅。气体格律:指文章的气派和用词造句及声、韵等形式。造化:这里指大自然。官骸:官,器官;骸,形体。冶铸:冶炼铸造。这里指锤炼文章字句的功夫。这两句意为:文章不论古代和现代,懂得事理的君子,他写的文章都能够解释阐发经传,这就在于真正懂得经传的内容;然而,文词不朴实古雅也不可贵,这就在于写文章的技巧;按照题目写文章,就象大自然产生生物一样,器官形体具备,根叶并茂,缺少一样,就不成为一个完整的东西。这就在于文章的锤炼功夫。

③ 功力:功夫与力量。这句意为:专心研究八股文,倒不如专心研究一种经书,它所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同,但效果不一样,没有能精通经典而不会写八股文的。这里,戴震表明了反对当时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主要内容的禁锢人们思想的八股文的态度。

治经先考字义,次通文理,志存闻道,必空所依傍。汉儒故训有师承,亦有时傅会;晋人傅会凿空益多;宋人则恃胸臆为断,故其袭取者多谬,而不谬者在其所弃。我辈读书,原非与后儒竞立说,宜乎心体会经文,有一字非其的解,则于所言之意必差,而道从此失。学以牖吾心知,犹饮食以养吾血气,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知学不足以益吾之智勇,非自得之学也,犹饮食不足以增长吾血气,食而不化者也。君子或出或处,可以不见用,用必措天下于治安。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贤圣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天下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孟子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以自为于心无愧而天下受其咎,其谁之咎?不知者,且以躬行实践之儒归焉不疑。夫躬行实践,劝善惩恶,释氏之教亦尔也,君子何以必辟之?孟子辟杨墨,退之辟释老,当其时,孔墨并称,尊杨墨,尊释老者或曰:“是圣人也,是正道也。吾所尊而守者,躬行实践,劝善惩恶,救人心,赞治化,天下尊之,帝王尊之之人也。”然则君子何以辟之哉?愚人睹其功不知其害,君子深知其害故也

① 治经:研究经书。考:考查,研究。志:志向,目的。空所依傍:依傍,依靠。指要不迷信宋儒,而要独立思考。这句意为:研究经书,首先考查字义,其次弄通文章的内容条理,而目的在于弄通事理,这就要不迷信前人而要独立思考。这里,戴震表明了自己治学的目的和基本态度,也是对当时拘泥于《四书集注》的恶劣学风的批判。

② 故训:即训诂,指对古书字句的解释。师承:老师对学生的传授。傅会凿空:牵强傅会,挖空心思。胸臆:个人主观意见。袭取:承袭吸取。这句意为:汉代的儒者对经书字句的解释是有老师传授的,但是也有时牵强傅会;晋代的儒者牵强傅会,挖空心思解释的,就更多了;宋代儒者则全靠主观意见来评断,所以他们承袭和吸取的东西很多是错误的,而正确的东西却被他们抛弃了。

③ 的解:正确的理解或解释。这句意为:我们读书,本来不是与后儒相竞争来建立自己的学说,而是应该平心静气地体会经书的意思,如果有一个字不作正确理解,那么对它所讲的意思的理解就一定会发生差错,这样其中所讲的道理也就会丢掉了。

④ 牖(yǒu友):窗户。这里是开通的意思。这两句意为:学习是为了开通自己的思想,就好象饮食能补养自己的身体一样,即使愚笨的也一定会聪明起来,软弱的也一定会刚强起来。从这里可以知道,如果学习不能增加自己认识事物和自强不息的能力,那就不是有心得的学习,就好象饮食不能够增强身体,吃了不消化一样。

⑤ 或出或处:出,指出来做官,处,指退居在家。措:放置,治理。治安:社会秩序安定。这句意为:君子或者出来做事,或者退居在家,可以不被任用,被任用了,就一定要把天下治理好。这里,表明了戴震一方面有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由于不被封建统治者重用而产生的消极退守思想。

⑥ 坐:当作。立言之意:建立学说的宗旨。原委:事情的头尾。隐曲:隐蔽曲折的地方,实指事物的本质所在。乖:违反情理。这句意为:宋以来儒者,拿自己的主观意见硬当作是古代圣贤立说的意思,而对圣贤之书的语言文字实际上不理解;他们对天下的事情,按照自己所谓的理专横武断地去做,而实际上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本质所在一点不了解,所以他们就违反事物的根本规律而行为荒谬。这里,戴震揭露了程朱由于以主观偏见为理,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倒行逆施。

⑦ 引文见《孟子·公孙丑上》。参见《疏证·权》注(本书548页)。戴震引以揭露程朱理学危害国家,危害人民。

⑧ 咎:灾害,罪过。躬行实践:按照自己的信仰身体力行,修养品德。这句意为:宋儒还自以为问心无愧,然而天下人都受他们的害,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宋儒属于努力修养品德的人而不怀疑他们。这里,戴震揭露了程朱理学的欺骗性。

⑨ 亦尔:也是这样。辟:驳斥,批判。退之:韩退之,即韩愈。赞治化:治理和教化。这四句意为:致力于个人品德修养,劝人为善而惩罚恶人,佛教的教义也是这样讲的,而君子又为什么一定要批判他们呢?孟子批判杨墨,韩愈批判释老,在那个时候,孔丘同墨翟同样出名,有的尊奉杨墨尊奉释氏的人说:“他们是圣人,是正道。我所尊敬而坚持信奉的是努力修养品德,劝善惩恶,挽救人心,赞助治化,天下人尊敬,帝王也尊敬的人。”那么,君子为什么一定要批判他们呢?因为愚昧的人只看到他们所做的表面功夫,而不知道他们危害人民的本质,但君子是深知他们危害的缘故的。这里,戴震借孟轲辟杨墨,韩愈辟老释,进一步指出程朱理学的危害,说明批判程朱理学的必要。

呜呼,今之人其亦弗思矣!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圣贤之道德,即其行事,释老乃别有其心所独得之道德;圣贤之理义,即事情之至是无憾,后儒乃别有一物焉与生俱生而制夫事。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辩,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

① 弗:不。这句意为:唉,现在的人也不想一想啊!

② 道:这里指伦理道德。纤微:细小。浸浸:渐渐。这三句意为:圣人之道是使天下人的情感能得到充分表达,求满足人们的正当欲望而治理好天下。后儒不知道使天下人一点一滴的情感欲望都得到适当满足而没有缺陷叫故理,因而他们所谓的理,就同残酷的官吏手中的刑法一样。残酷的官吏用刑法杀人,后儒用理杀人,并逐渐发展到丢掉法而谈他们所谓的理,天下老百姓被害死了,无法可救了。这里,戴震以他所理想的圣人之道治天下,与后儒“以理杀人”相对照,从政治上揭露程朱理学的吃人本质。

③ 行事:指处理人们日常生活和相互关系的事情。制:控制,这里引申为主宰。这句意为:圣人的道德,就是他们按一定的行为准则办事,而老释却另有一套别出心裁的道德;圣贤的理义,就是办事情达到完满而无缺陷,而后儒却认为理义就是独立于事物之外生来就有而能主宰事物的东西。这里,戴震用圣贤的道德理义同老释宋儒的道德理义作对照,说明宋儒的所谓理义乃是老释货色的变种,从思想渊源上揭露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

④ 冥:苦想。绳:准绳,标准。迂儒:迂腐的儒者。这两句意为:古人学习的目的在于行事,在于了解老百姓的欲望,体贴老百姓的情感,所以学好了而行之有效,老百姓的生存和生活就有了依靠;然而宋儒冥思苦想地寻求他们所谓的理,以这个理作为标准来处理天下事,比商鞅韩非的法还要严酷,所以他们学习的结果仍不懂得民情。从此,天下迂腐的儒者就多了,当他们用理来责备老百姓时,老百姓受他的欺骗不能识别,这些迂儒就自以为有理,因而天下人受他们害的是很多的了。这里,戴震通过用古圣人与宋儒相对照的方法,痛斥了程朱理学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表达了他“通民之欲,体民之情”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