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植物黄金”,名贵的滋补药
中草药小档案
杜仲的入药部位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炮制需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杜仲多为生用或盐水炙用。它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杜仲有降压、保肝、抗病毒、抗紫外线损伤等作用。
杜仲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滋补作用很强,有“植物黄金”的美誉。
杜仲的花、叶、果都有药用价值,其中杜仲叶和杜仲皮同样被列入《中国药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杜仲泡酒、泡茶和煲汤;用杜仲叶炒菜、熬粥,做出来的食品美味香醇,老少皆宜。
“杜仲”这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有什么来历呢?
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青城山下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山娃的小伙子,靠每天做些杂活维持生计。山娃的母亲常年劳作,加之上了年纪,总感觉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山娃是个孝子,总想着为母亲解除疾患,然而他挣的钱,根本不够请郎中。
为此,山娃感到十分沮丧。这时村里有个老人对他说:“据说山中有一棵十几年的老树能医治你母亲的病。”
山娃听了苦笑道:“青城山上,别说有十几年的老树,就是上百年的树木都有不少。该怎么去寻找呢?”
老者叹道:“我也只是听说这棵树能治病,具体在哪儿我也不知道。”
山娃感到有点失望,只好在上山时细细留意。一天天过去,他在山中漫无目的地寻找,见的大树实在太多了,就是不知道老者说的能治病的树是哪一棵。
杜仲
[入药部位] 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
[现代药理] 有降压、保肝、抗病毒、抗紫外线损伤等作用
这一天,他走过一道沟时,一不小心掉进沟中动弹不得。如果再遇见凶猛的野兽,估计他就性命难保了。眼看天就要黑了,山娃恐慌不已,大声叫喊求救,希望可以引来路人。可是这深山老林别说傍晚,就是白天都很少有人经过。
正当山娃陷入绝望之际,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二话不说将山娃背起就走。山娃吓了一跳,本想大喊,但感觉老道似乎没有恶意,再说自己被困在此,万一老道真能救自己出去,那也算是自己的造化。于是山娃不作声,任由老道背着他走。
老道把山娃背到茅屋中,帮他清理好外伤。山娃只觉得全身疼痛,筋骨无力。
老道给他把脉后说:“你肝肾不足,正好这山上有一种药能滋补肝肾,强筋健骨。”说着他来到一棵老树前,剥下皮洗净后给他煎水喝。
山娃猛然想到村里老者说的话,莫非这便是那棵能治病的树?老道哈哈大笑说:“它确实可以治病,你叫它能治病的树也没错。”
山娃听后欣喜若狂,千辛万苦寻找它,现在终于有了着落。
第二天,山娃明显好了许多,老道过来向他辞行,并告诉他:“你在这里歇息几天,身体应该就无大碍了。茅屋里有一些干粮,你可以吃,那些树皮你可以继续煎水喝。”
山娃点点头,为了表示谢意,他问了老道的名字,不料老道摆手说:“举手之劳,不必言谢。”
山娃心里牵挂老树,又问那棵树叫什么名字。
老道并不回答,而是对着老树吟了一首诗:“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飘然而去。
山娃望着老道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激。几天过去,他完全康复,便带着树皮回了村子,他用树皮煎水给母亲服用,果然有效,这让山娃非常高兴。
遇上村里人也因为肝肾亏虚出现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山娃就把此树皮推荐给村里人使用。由于这种树皮药效好,村里人纷纷向山娃打听它的名字。
山娃也不知道,正在思考之际,突然想起那位鹤发老道念的四句诗。这首诗像有深意,表面上看,表达了一种扶危济困、淡泊名利的超然态度,而实际上,从字词分析,“木”旁边一个“土”,是“杜”字,“人中”合起来就是“仲”,两个字合起来为“杜仲”。他觉得这不就是树名吗?于是,山娃告诉村里人,这种药材叫杜仲。
此后,杜仲名气越来越大,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它不仅广泛用于治病,而且被大量用于养生保健,如今成了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
知识小链接
给杜仲树剥皮的时候,只要切口不太深,就不会影响树的正常生长。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于通风干燥处。如果将杜仲的树皮折断,就会看到折断处有银白色丝线连接,密集而富有弹性,这是鉴别杜仲真伪的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