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能替人参的补气健脾药
中草药小档案
党参的入药部位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有特殊香气,味微甜,质柔润,多为生用或米炒用。它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增强免疫功能、抑菌、降血糖、调节血脂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说起滋补的中药,很多人立即想到人参,其实党参是一种跟人参功效相似的滋补中药材。
党参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跟鸡、鸭、鸽子、猪蹄等食物炖服,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生津、养血的作用,对身体大有裨益。
党参
[入药部位] 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功效]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现代药理] 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等作用
由于党参价格比较“亲民”,因此不少人喜欢用党参替代人参。两味“参”都有补气、养血、生津等功效,对于脾肺气虚、气津两伤、气血双亏的患者,可以用党参替代,但用量宜大。
党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在上党地区,有一个男子对母亲十分孝顺。一日,母亲生病了,总是咳嗽,吃得少,头晕,还心慌、心悸。男子找来郎中医治。郎中说是脾肺气虚症,须用人参补气,定喘止咳。
男子一听顿时愁上眉梢,人参是好药,可是价格昂贵,他这样的贫穷家庭如何用得起?郎中也不多言,提着药箱就走了。
男子赶上去,问:“真的要用人参吗?”
郎中虽有同情之心,但也只能坦言:“人参是最适宜的药。”
男子看着母亲,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哪怕是变卖家产,也要治好母亲的病。可是还没等他说出口,母亲就表示自己不想治病了。
有个邻居过来给他出主意,说:“想要人参,那就去大山里采吧!”
然而这个主意立刻遭到众人的嘲笑。人参主产于东北,上党地区很少听说有野生的人参,又怎么可能采到呢?
男子想了半天,干脆死马当活马医,不如走一趟碰碰运气。于是他带着干粮,往大山里走去。
男子在大山里转悠了三天三夜,挖了不少根茎,但哪有人参的影子。他感到有些泄气,如果空手回去,不仅无法医治母亲的疾病,而且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他正感到为难之际,看到一个背着背篓的采药老人走过来。男子心中一喜,过去问道:“老人家,这山中可曾采到过人参?”
采药老人一愣:“你这后生,这大山里哪来人参?”
男子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我也知道,只是不信,才到这里来找。”
采药老人看到他悲伤的神情,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男子将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人。
老人想了一下说:“说到补气药,不只人参可以,我们当地有一味药材也可以。”
男子眼睛一亮,问:“是何药?”
老人从背篓中拿出一块黄棕色的根茎,说:“就是此药。”
男子接过来,将信将疑地问:“它真的能行?”
采药老人肯定地说:“你拿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男子将这种根茎带回去后,给母亲煎汤服用,效果果然不错,母亲的病大为改善。附近的人知道了,问这种代替人参的药叫什么,男子说这也是人参。
可是这根本不像人参,有人骂男子简直是胡扯。男子说:“这种人参是我们当地产的人参,叫作上党人参。”
由于上党人参药效好,而且价格便宜,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一些郎中使用后发现,上党人参作用温和,在某些方面比人参效果还好。
后来,清代医学家张璐就将上党人参记载到《本经逢原》中。上党人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甚至有一段时期还成了贡品。后来,百姓将其名字简化为“党参”。随着党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关于上党人参、人参、党参以及川党参的来源、科属、名称等有不少的争论,最后《中国药典》2020版载明: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知识小链接
张璐 清代医学家,被后世誉为清初医学三大家之一。出生于明末官宦之家,明亡后隐居于太湖之中的洞庭山,专以习医、行医、著书自娱。他不仅以行医著称于世,且著有多种医药著作,其中本草专著《本经逢原》为其晚年作品。
《本经逢原》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补充其未收载的常用药物。参考《本草纲目》“物以类从”的分类方法,将常用700余种药物列为32部,分四卷。专论药物性效及临床应用,开创清代注解《神农本草经》类本草学著作的先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