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苦的代名词,泻火解毒的良药
中草药小档案
黄连的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切面鲜黄,味极苦,多为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1]用。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连具有抑菌、抗炎、解热、抗胃溃疡、降血糖、强心等作用。
中药里面有一种大苦的药物,叫作黄连。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几乎成了苦的代名词。黄连虽苦,但它是治病的良药,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连被列为上品,其地位不言而喻。
黄连
[入药部位]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现代药理] 有抑菌、抗炎、解热、抗胃溃疡、降血糖、强心等作用
黄连虽为良药,但也不可滥用,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曾在这味药的使用上十分为难。
叶家世代行医,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聪颖过人,熟读各家医学经典书籍,博采众长,很快就成为一方名医。叶天士虽然被人推崇,但是他始终保持着虚怀若谷的态度,从不骄傲自大,始终用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一日,叶母患病,叶天士尽心尽力为母亲诊治。可是他用药一些时日后,母亲的病仍迟迟不见好转。叶天士只好到处寻访名医,然而虽来了不少有名的郎中,但母亲的病仍未能好转。
叶天士十分着急,问家人本地还有没有好的郎中,家人说已经没有了。叶天士失望之际,家人突然想起了什么,说有一位姓章的郎中,没有什么名气,但医术好像有一些独到之处。叶天士立刻让家人去请章郎中。
章郎中来后,经过一番诊治,又查看了以前的药方,随后问道:“太夫人口中反复念叨黄连,可有此事?”
叶天士说:“母亲病势日危,黄连苦寒之性太强,担心用了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迟迟不敢用。”
章郎中摇摇头说:“你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但太夫人的病由热邪郁于心胃之间,药中须加黄连。我诊治发现,太夫人的脉实而有力,并非虚证,用黄连应无大碍。”
叶天士茅塞顿开,遂在药方中加了黄连。几日过去,叶母的病情明显好转,叶天士非常高兴,登门致谢章郎中,并酬以百金。
此后,他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终成一代名医。
知识小链接
叶天士,清代中期著名医学家。叶家世代从医,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少时便立志从医。他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的主要医学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等。
[1] 中医术语,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的加工方法。炙有酒炙、蜜炙、姜炙、醋炙等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