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良药
中草药小档案
川贝母的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以整齐、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多为生用。它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贝母有祛痰、镇咳、降压、解痉、止泻、镇痛、催眠等作用。
大家看到“川贝母”三个字会不会认为它是海里的一种贝壳?其实它虽然长得有点像贝壳,但跟大海里的贝壳没有一点关系,而是一种植物的鳞茎。
川贝母
[入药部位]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现代药理] 有祛痰、镇咳、降压、解痉、止泻、镇痛、催眠等作用
川贝母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中药材,它有很好的润肺止咳功效。它可以打成粉泡水喝,也可以和雪梨一起蒸着吃,十分美味。
既然川贝母可做美食,又能治病,大家可能就会问了,小朋友可以吃川贝母吗?答案是可以。但如果是寒咳、体质虚寒、痰湿重引起的咳嗽就不适合用川贝母了。另外,如果服用川贝母久了,仍未见效,很可能是没有对症,建议找医生咨询。
关于川贝母,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在朝堂上,他敢于谏言;在家中,他是一名孝子。
一年,他的母亲患病,出现咳嗽、气喘。为此,魏征感到十分不安,四处寻医,然而找了好几个郎中过来医治,效果都不明显。
这件事被皇帝李世民知道了,立即派医术最好的御医前去医治。
御医看了老夫人的病后,首先想到了川贝母,再配枇杷叶、桔梗、陈皮、五味子、北沙参等中药。
魏征立即命人买药,煎煮给母亲服用。可是老夫人吃了几口,就不肯再吃了,这药苦得实在难以下咽。魏征心里着急,虽有良药,但病人不肯服用,怎么办呀?
这时,母亲对魏征说想吃梨。魏征二话没说,赶紧命人去买梨。魏征把梨子的皮削好,切成块,放在盘子中,一块块递给母亲吃。母亲牙不太好,吃了两口,又不想吃了。
这该怎么办呢?魏征灵机一动,干脆将梨子煮成梨汁,让母亲服用。母亲喝了两口,感觉挺合胃口。
魏征松了一口气,听到母亲又嚷着要喝梨汁。魏征灵机一动,又想到一个办法。他将梨子和药材一起熬,并放入冰糖,结果成了很稠的汤药,又拿给母亲吃。
老夫人吃了两口,虽觉得有点怪,但味道甜甜的,还能接受,于是又多吃了几口。看到母亲肯吃药了,魏征非常高兴,照这个法子给母亲熬药。几天过去,母亲的病明显好转。
魏征高兴极了,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又继续给母亲服用这种梨汁。过了半个月,母亲的病全好了。
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也效仿魏征,用川贝母和梨子等食材治疗咳嗽。由于这种汤药口感好,而且治疗的效果也很好,非常受欢迎。后人对汤药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良,最后成了有名的川贝雪梨膏。
知识小链接
川贝母 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喜冷凉气候条件,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时,植株就会枯萎,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西藏。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