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明

编者说明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最强大的精神武器。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随着历史和科学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它经历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使它得到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任何企图与之抗衡的“新思潮”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在世界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文明日新月异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并将获得新的更大胜利。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理论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和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发挥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克服忽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倾向,特别是克服思想僵化和对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式理解的“左”的积习,以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我们编选了本书,作为《马列著作选读》的一个分册。

本书第一部分收入四篇文章。恩格斯的《卡尔·马克思》、列宁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简括地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业以及他们的观点和学说,使人们看到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他们的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结合起来。这三篇文章扼要地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说明了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斯大林的《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一文,从两种马克思主义者的对比中,论述了列宁是兼备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的革命领袖。

本书第二部分收载列宁的三篇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和完整的世界观,它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的僵化的学说,它继承了19世纪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优秀成果,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一文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这个特点必然反映出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列宁写道,在社会生活条件异常剧烈变化的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度并了解到必须克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叙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断战胜各种敌对思潮和反动势力以及马克思主义运动内部的各种错误倾向而不断前进的历程,坚信马克思主义在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会获得更大的胜利。

本书第三部分的21篇文献是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个角度选编的,每篇文献的标题下面标明编选的侧重点。第四部分是马恩列斯有关观点摘录。这两个部分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认识和态度。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它。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批判旧世界和开创新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的工具。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他还说过,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科学社会主义就不能深入他们的血肉。当马克思的理论开始在俄国传播时,列宁立场鲜明地批驳了资产阶级学者对它的指责。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后来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说,俄国进步的思想界在19世纪半个世纪期间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他一再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就不会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使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确定斗争方式和活动方式。正如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写道,遵循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就会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而遵循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不断分析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同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恩格斯在致弗-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收入本书中的马克思的三封书信指出,各国工人运动必然以十分不同的理论形式反映出来,不可以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理论,不要对未来的行动纲领做纯学理的预测。列宁在青年时代写的《我们的纲领》一文中写道,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它只是给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个科学推向前进。他希望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指导原理在各国的具体应用是不同的。他在1917年指出,理论要由实践赋予活力,要由实践来修正,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本书节选的斯大林和美国工人代表团的一段谈话,介绍了列宁在五个问题上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本书从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带选了部分章节和段落,以说明马克思的学说是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所阐明的经验总结,他的国家学说是依据历史经验而不断发展的。本书编选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两个讲话,是要使读者了解列宁怎样从理论上总结苏维埃政权初期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来创立和完善新经济政策理论。革命导师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的这种科学态度,为我们提供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分析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范例。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深刻、非常正确的理论,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这个理论,维护这个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序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对待,要求人们研究它。他在致魏德迈的信中批评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理论的党内同志时说道,马克思的学习是相当刻苦的,而有些蠢人到处猎取一些新词句,最后把自己弄得糊里糊涂。他还在《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中批判当时德国的一些学者和青年著作家随意“创立体系”的风气。他写道,一些蹩脚的学者和青年著作家动辄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撰写他们没有学过的一切东西,妄想使这种放肆的假科学和他们的高超的胡说成为深刻思想。杜林就是这方面的最典型的代表。恩格斯为了批驳这种假科学,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用马克思和他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在广泛的理论领域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学说。当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甚嚣尘上时,列宁写了《我们的纲领》一文,针对到处出现的思想动摇和攻击马克思主义不完备和过时的论调指出,凡自称为社会民主党人并且打算出版社会民主党机关报的人,都应当以明确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他明确表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理论为依据”。他呼吁革命党人维护具有起码理解力的人都认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那些大喊大叫要“革新”这个理论的人的毫无根据的攻击,反对败坏这个理论的企图。

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每篇文章均有题解,放在当页正文的下面。目录中带星花的标题是编者加的。本书中的脚注,凡未注明编者注的,为作者原注。本书中的篇后注,采用人民出版社已出版的马列著作《全集》、《选集》和单行本的注释,其中部分注释,编者进行了改写。

《马列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