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和西方工人政党组成时的条件不同。在西方,例如在法国或德国,工人政党是在工会和政党合法存在的条件下,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环境中,在有资产阶级议会的情况下,在窃取了政权的资产阶级面对面地和无产阶级对垒着的时候,从工会中产生出来的。在俄国却相反,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极残酷的专制制度下,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待发生的时候形成的。当时,一方面,党的组织中充斥着资产阶级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分子2,他们渴望利用工人阶级来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党的优秀工作者不断被沙皇宪兵抓出党的队伍,而自发的革命运动的发展又要求有一个坚固的、团结的、十分秘密的、能够引导运动去推翻专制制度的革命家的战斗核心。
当时的任务是:分清良莠,和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在各地组织有经验的革命干部,给予他们明确的纲领和坚定的策略,以及把这些干部集合成统一的战斗的职业革命家的组织,这个组织要十分秘密,足以抵挡宪兵的袭击,但是同时又要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足以在必要时率领群众进行斗争。
孟什维克,就是那些“躺”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上的人,解决问题很简单:既然在西方工人政党是从那些为改善工人阶级经济状况而斗争的非党的工会中产生的,那么在俄国也应当尽可能这样做,就是说,暂时只限于各地的“工人对厂主和政府作经济斗争”,不建立全俄的战斗组织,等以后……以后,如果到那时还没有工会出现,就召集一个非党工人代表大会并且把它宣布为党。
孟什维克的这个“马克思主义”“计划”在俄国条件下虽然是一种空想,但是它却必定会进行广泛的鼓动工作来贬低党性思想,消灭党的干部,使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党,使工人阶级听凭自由派去宰割,——这一点,孟什维克,而且恐怕还有许多布尔什维克,那时是未必料想到的。
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莫大功绩在于:还在孟什维克的组织“计划”刚刚萌芽,甚至这个“计划”的编造者自己都很难明显地想象出“计划”的轮廓的时候,他就揭穿了这个“计划”的全部危险性,并且在揭破它以后,就向孟什维克的组织上的松弛现象展开猛烈进攻,把实际工作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因为这是党的生存问题,是党的生死存亡问题。
创办全俄政治报,作为集结党的力量的中心;把各地坚定的党的干部组织起来,作为党的“正规部队”;通过报纸把这些干部联合在一起,把他们团结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界限、明确纲领、坚定策略和统一意志的全俄的战斗的党,——这就是列宁在他的名著《怎么办?》[3]和《进一步,退两步》[4]中所发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价值在于它完全适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并高明地概括了优秀的实际工作者的组织经验。在为这个计划而进行的斗争中,大多数俄国实际工作者都坚决拥护列宁,不怕分裂。这个计划的胜利为世无伦比的团结一致和千锤百炼的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同志(不仅孟什维克!)常常责难列宁太喜欢争辩和分裂,责难列宁同调和派进行不调和的斗争等等。毫无疑问,这两种情况都有过。可是不难了解,如果我们党不把非无产阶级的机会主义分子逐出党外,那它就不能除去内部的软弱和游移,它就不能达到它所具有的力量和坚强。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同自己内部和工人阶级中间的机会主义的、反革命的和反党的分子进行斗争才能发展并巩固起来。拉萨尔说得对:“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3
责难者通常以当时“统一”局面兴盛的德国党为例。可是,第一,并非任何统一都是强有力的标志;第二,现在只要看看过去的德国党已经分裂为三个党4的事实,就足以了解谢德曼和诺斯克同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统一”是完全虚假的了。如果德国党内的革命分子及时地同党内的反革命分子决裂,那对于德国无产阶级不会是更好吗……不,列宁领导党同反党分子和反革命分子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是做得万分正确的。因为只是由于实行了这种组织政策,我们党才能建立内部的统一和惊人的团结,而得以丝毫不受损伤地摆脱克伦斯基执政时的七月危机5,肩负起十月起义,安然地度过布列斯特时期的危机6,组织了对协约国的胜利,并且获得了从来没有的随机应变的本领,我们党就是靠了这种本领,才能在任何时候改编自己的队伍,集中数十万党员去做任何巨大的工作而不会使自己的队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