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学的两个派别和英国唯灵论

4.现代物理学的两个派别和英国唯灵论

为了具体介绍由于新物理学的某些结论而在现代文献中展开的哲学论战,我们让直接参加“战斗”的人讲话,并且先让英国人讲。物理学家阿瑟·威·李凯尔根据自然科学家的观点来维护一个派别,哲学家詹姆斯·华德则根据认识论的观点来维护另一个派别。

1901年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英国自然科学家会议上,物理学组主席阿·威·李凯尔选择了关于物理学理论的价值、关于原子的特别是以太的存在所引起的疑惑问题作自己的讲题。演讲人引了提出这个问题的物理学家彭加勒和波英廷(他是符号论者或马赫主义者的英国同道者)的话,引了哲学家华德的话,引了恩·海克尔的名著,试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9]。

李凯尔说道:“争论的问题是:应当把那些成为最流行的科学理论的基础的假说看做是我们周围世界的构造的确切描述呢,还是只看做是一种方便的虚构?”(用我们同波格丹诺夫、尤什凯维奇之流进行争论时所使用的术语来说:是客观实在、运动着的物质的复写呢,或者只是“方法论”、“纯粹符号”、“经验的组织形式”?)李凯尔同意这两种理论实际上可以没有差别:一个只查看地图或图例上的蓝色线条的人也许和一个知道蓝色线条表示真正河流的人一样,也能够确定江河的流向。从方便的虚构这一观点看来,理论会“帮助记忆”,“整理”我们的观察,使它们和某种人造的体系相符合,“调整我们的知识”,把知识归纳为方程式,等等。例如,我们可以只说热是运动或能量的一种形式,“这样来把运动着的原子的生动图景换成关于热能的平淡的(colourless)叙述,而不去确定热能的真实本性”。尽管李凯尔完全承认在这条道路上可能获得巨大的科学成就,但是他“大胆地断言,这种策略体系不能认为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的最新成就”。问题依然存在着:“我们能不能从物质所显露的现象中推断出物质本身的构造?”“我们有没有理由认为:科学已经提供的理论概要,在某种程度上是真理的复写,而不是真理的简单图表?”

李凯尔在分析物质构造的问题时,拿空气作例子,说空气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科学把“各种基本气体”分解“为原子和以太的混合物”。他继续说道,就在这里有人向我们大喝一声:“停住!”分子和原子是看不见的;它们作为“简单的概念(mere conceptions)”会是有用的,“但是不能把它们看做实在的东西”。李凯尔引用科学发展中的无数实例中的一个实例来排除这种反驳,这个实例就是:土星光环从望远镜里观察似乎是连续的物质。数学家用计算证明了这是不可能的,并且光谱的分析证实了根据计算而得出的结论。另一种反驳是:人们把我们在普通物质中没有感觉到的特性强加于原子和以太。李凯尔引用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等等的例子,也排除了这种反驳。许多事实、观察和实验都证明,物质是由一个个粒子或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原子是不是和它们四周的“原初介质”、“基本介质”(以太)有区别,或者它们是处在特殊状态下的这种介质的一部分,这一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解决,不过它没有损害原子存在的理论。违反经验的指示,先验地否定跟普通物质不同的“准物质的实体”(原子和以太)的存在,这是没有根据的。局部的错误在这里是不可避免的,但全部科学资料是不容许怀疑原子和分子的存在的。

李凯尔然后举出一些新材料证明原子是由带负电的微粒(小体、电子)组成的,并且指出有关分子大小的各种实验的结果和计算所得出的结果是近似的:“第一级近似值”是直径约100毫微米(1毫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撇开李凯尔的个别意见和他对新活力论76的批判不谈,我们现在引用他的结论:

“有些人贬低那种至今还在指导科学理论前进的思想的意义,他们常常认为,除了如下两种对立的论断,别无选择:或者断言,原子和以太不过是科学想象的虚构;或者断言,现在还不完善的原子和以太的力学理论,如果达到完善的境地,就会使我们对实在有全面而又非常正确的看法。依我看来,是有中间道路的。”一个人在黑暗的屋子里只能极其模糊地辨别东西,但是如果他没有碰到家具,没有把穿衣镜当做门走,那就是说,他正确地看见某些东西。因此,我们既不必放弃不停留在自然界的表面而要深入自然界内部的打算,也不必自以为我们已经完全揭露了我们周围世界的秘密。“可以承认,不论关于原子的本性,或是关于原子存在于其中的以太的本性,我们都没有描绘出完整的图画;可是我想指出,尽管我们的某些理论具有近似的〈tentative,直译是:摸索的〉性质,尽管有许多局部的困难,原子论……在一些主要的原理上还是正确的;原子不仅是数学家(puzzled mathematicians)的辅助概念(helps),而且也是物理的实在。”

李凯尔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演说。读者可以看出,演讲人并没有研究过认识论,但是实际上他无疑代表着许多自然科学家坚持了自发的唯物主义观点。他的立场的实质是:物理学的理论是客观实在的(日益确切的)模写。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我们对它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李凯尔哲学的不确切性的产生,是由于他不必要地维护以太运动的“力学的”(为什么不是电磁学的?)理论和不懂得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这位物理学家所缺少的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当然不算上那些迫使英国教授们自称为“不可知论者”的很重要的通常见解)。

我们现在看一看唯灵论者詹姆斯·华德是怎样批判这种哲学的。他写道:“……自然主义不是科学,作为它的基础的机械的自然理论,也不是科学…… 虽然自然主义和自然科学,机械宇宙论和作为科学的力学,在逻辑上是各不相同的东西,可是乍看起来,它们彼此是很相似的,而且在历史上是密切联系着的。把自然科学和唯心主义派别或唯灵论派别的哲学混同起来的危险是不存在的,因为这类哲学必然包含着对自然科学所不自觉地作出的认识论前提的批判……”[10] 一点不错!自然科学不自觉地承认它的学说反映客观实在,而且只有这样的哲学才能和自然科学相容!“……自然主义就不同了,它像科学本身一样,在认识论方面是没有过错的。事实上,像唯物主义一样,自然主义不过是被当做形而上学看待的物理学…… 无疑地,自然主义不像唯物主义那样独断,因为它对最终实在的本性作了不可知论的保留声明;但是它坚决地认为这个‘不可认识的东西’的物质方面是第一位的……”

唯物主义者把物理学当做形而上学看待。好熟悉的论据!承认人以外的客观实在,被称为形而上学。在对唯物主义的这种责难上,唯灵论者同康德主义者和休谟主义者是一致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排除众所周知的物、物体、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就不可能为雷姆克所说的“实在的概念”扫清道路!……

“……当如何更好地把全部经验系统化〈华德先生,这是剽窃波格丹诺夫的!〉这个在本质上是哲学的问题产生的时候,自然主义者就断言,我们应当先从物理的方面开始。只有这些事实才是确切的、肯定的、严密地联系着的;任何一个激动人心的思想……据说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运动的十分精确的再分配…… 至于具有这样的哲学意义和这样的广阔范围的论断是从物理科学〈即自然科学〉中得出的合理的结论,这一点现代物理学家还不敢直截了当地肯定。但是,他们之中有许多人认为,谁竭力揭露隐蔽的形而上学,揭穿机械宇宙论所依据的物理学实在论,谁就损害了科学的意义……”他说,李凯尔也是这样看待我的哲学的。“……事实上,我的批判〈对于同样为一切马赫主义者所憎恶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完全是以一个人数逐渐增多、影响日益扩大的物理学家的学派(如果可以这样称呼它的话)的结论为根据的,那个学派驳斥这个差不多是中世纪的实在论…… 这个实在论很久很久没有遇到反对意见,以致人们把对它的挑战都看做是宣布科学的无政府状态。但是若怀疑基尔霍夫和彭加勒(我只从许多名人中提出这两个人)这样的人想‘损害科学的意义’,这的确是奇怪的…… 为了把他们同我们有根据称之为物理学实在论者的旧学派分开,我们可以把新学派叫做物理学的符号论者。这个用语不十分恰当,可是它至少着重指出了现在特别为我们关心的这两个学派之间的一个根本的区别。争论的问题很简单。不言而喻,两个学派都以同样的感性(perceptual)经验为出发点;两个学派都使用在细节上相异而在本质上相同的抽象的概念体系;两个学派都采用同样的检验理论的方法。但是一个学派认为,它愈来愈接近最终实在,愈来愈离开假象。另一个学派则认为,它只是以适宜于理智活动的、概括的记述图式来代换(is substituting)复杂的具体事实…… 不管哪一个学派都没有损害作为关于〈黑体是华德用的〉物的系统知识的物理学的价值;物理学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都是一样的。但是两个学派在哲学上的(speculative)差别是很大的;在这一方面,哪一个学派正确这个问题就很重要了……”

这个露骨的彻底的唯灵论者提问题的方法,是非常正确和明白的。的确,现代物理学中的两个学派的区别只是哲学上的,只是认识论上的。的确,基本的差别只是在于:一个学派承认为我们的理论所反映的“最终的”(应当说:客观的)实在,而另一个学派则否认这一点,认为理论不过是经验的系统化、经验符号的体系等等。新物理学发现了物质的新种类和物质运动的新形式,并且趁旧物理学概念被推翻的时候提出了旧的哲学问题。如果说“中间的”哲学派别的人们(“实证论者”、休谟主义者、马赫主义者)不善于明确地提出争论的问题,那么露骨的唯心主义者华德则把一切面具都取下来了。

“……李凯尔的主席致辞维护物理学的实在论,反对彭加勒教授、波英廷教授和我最近所维护的那种符号论的解释。”(第305—306页;华德在他的著作的另一些地方,把杜恒、毕尔生和马赫也添进了这个名单,见第2卷第161、63、57、75、83页及其他页)

“……李凯尔经常谈到‘想象的形象’,同时经常声称原子和以太是某种超乎想象的形象的东西。这种推论方法实际上就等于说:在某种场合下,我不能创造另外的形象,因而实在必须和它相似…… 李凯尔教授承认另外的想象的形象的抽象可能性…… 他甚至承认我们的某些理论的‘近似’(tentative)性质和许多‘局部的困难’。归根到底,他维护的只是一种作业假说(a working hypothesis),而且是一种在最近半个世纪来大大丧失了威望的作业假说。但是,如果物质构造的原子论和其他理论仅仅是作业假说,而且是严格地局限于物理现象方面的假说,那么就没有什么能够证明下述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断言:机械论是一切的基础;它把生命的和精神的事实归结为副现象,就是说,它使这些事实成为比物质和运动具有更多现象和更少实在性的东西。这就是机械宇宙论。如果李凯尔教授不公开地支持它,那么我们和他也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第314—315页)

所谓唯物主义断言意识具有“更少”实在性,或者断言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世界的图景一定是“机械”图景,而不是电磁图景或某种复杂得多的图景,这当然完全是胡说八道。但是露骨的毫不掩饰的唯心主义者华德,确实很巧妙地、比我们的马赫主义者(即糊涂的唯心主义者)高明得多地抓住了“自发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弱点,例如,不能阐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华德反过来说,既然真理是相对的、近似的,只是“摸索”事情的本质,那就是说,它不能反映实在!但是,唯灵论者却非常准确地提出了原子等等是“作业假说”的问题。现代的有文化的信仰主义(华德是从自己的唯灵论中直接引出这种信仰主义的),除了宣布自然科学的概念是“作业假说”之外,再也不想要求什么了。自然科学家先生们,我们把科学让给你们,请你们把认识论、哲学让给我们,——这就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神学家和教授同居的条件。

至于说到华德的认识论中同“新”物理学有联系的其他各点,还必须提一下他同物质的坚决斗争。华德在嘲笑假说太多而且相互矛盾的时候追问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能量?是一种以太还是几种以太?或者是某种被人们任意地加上了未必有的新质的新的“理想液体”!华德的结论是:“除了运动,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确定的东西。热是运动的形态,弹性是运动的形态,光和磁也是运动的形态。正如人们所推测的那样,甚至质量本身归根到底也是某种东西的运动形态,这种东西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或气体;它自身既不是物体,也不是物体的集合;它不是现象的,也不应当是本体的;它是我们可以把我们自己的用语加于其上的真正的apeiron〈希腊哲学的用语=无限者、无尽者〉。”(第1卷第140页)

这个唯灵论者是始终如一的,他把运动和物质割裂开来。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不是具有不变质量的物体的那种东西的运动,转化为一种在未知以太中的未知的电的未知电荷的运动,——这种在实验室和工厂里发生的物质转化的辩证法,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也像在广大公众以及在马赫主义者看来一样),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确证,而是反对唯物主义的论据:“……专门(professed)解释世界的力学理论,由于力学的物理学本身的进步而遭到致命的打击……”(第143页)我们回答道,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力学反映这一物质的缓慢运动的规律,电磁理论反映这一物质的迅速运动的规律…… “有广延性的、坚固的、不可破坏的原子,一向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支柱。但是,对于这些观点来说,不幸的是,有广延性的原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知识向它提出的要求(was not equal to the demands)……”(第144页)原子的可破坏性和不可穷尽性、物质和物质运动的一切形式的可变性,一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支柱。自然界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可变动的,它们表示我们的智慧逐步接近于认识物质,但是这丝毫也不证明自然界、物质本身是符号、记号,也就是说,是我们智慧的产物。电子和原子相比,就像这本书中的一个句点和长30俄丈、宽15俄丈、高7.5俄丈的建筑物的体积相比(洛治);电子以每秒27万公里的速度运动着;它的质量随着它的速度而改变;它每秒转动500万亿次,——这一切比旧力学深奥得多,可是这一切都是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人的智慧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奇异的东西,并且还将发现更多奇异的东西,从而扩大自己对自然界的统治,但这不是说,自然界是我们的智慧或抽象智慧所创造的,即华德的神、波格丹诺夫的“代换”等所创造的。

“……这个理想〈“机械论”的理想〉如果作为实在世界的理论被严格地(rigorously)实现的时候,就会使我们陷入虚无主义:一切变化都是运动,因为运动是我们所能认识的唯一变化,而运动着的东西要为我们所认识,又必须是运动……”(第166页)“正如我想指出的,物理学的进步正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手段,可以用来反对愚昧地信仰物质和运动、反对承认它们是最终的(inmost)实体而不是存在总和的最抽象的符号…… 通过赤裸裸的机械论,我们是永远不会达到神的……”(第180页)

好啦,这已经完全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中所说的一模一样了!华德先生,你不妨去跟卢那察尔斯基和尤什凯维奇、巴扎罗夫和波格丹诺夫攀谈攀谈,他们虽然比你“害羞些”,可是宣扬的却完全是同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