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教育学或者说教育理论分为身体的保育和实践性教育。保育或照料为人与动物所共有,而实践性教育或道德性教育则是要把人培养为自由的行为个体。

教育学或者说教育理论分为身体的保育和实践性教育。保育或照料为人与动物所共有,而实践性教育或道德性教育则是要把人培养为自由的行为个体。(所谓“实践性”是用来指一切与自由相关的教育。)这是通往人格的教育,是一个自由行为个体的教育,这个个体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同时成为社会成员,对于其自身来说则获得了内在价值。

实践性教育包括:(1)着眼于技术的机械性的知识教育,是传授性的(普通家庭教师);(2)着眼于智慧的实用性教育(高级家庭教师);(3)着眼于品德方面的道德性教育。

人们需要知识教育或教导,以便能成功地实现所有的目标。它将价值给予了作为个体的人。而智慧的培养将人塑造为公民,使他拥有了公共价值;他既试图让公民社会满足自己的意愿,同时又顺从于公民社会;最后,通过道德的培养,他实现了对于整个人类的价值。

知识教育是要最早和最先进行的,因为智慧以技艺为前提,智慧是人娴熟地运用其技艺的能力。而道德培养是以人们应该自己认识到的基本法则为前提的,是最晚的。但由于这种培养以最普遍的人类理解力为基础,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即从保育阶段就要受到重视,否则错误就容易生根,令之后的所有教育手段都无济于事。就技艺和智慧而言,所有教育必须根据年龄而循序渐进。对儿童的教育培养的是童稚的技艺、童稚的聪慧与乖巧,而非成人的狡猾;成人的狡猾之于儿童,就如稚气之于成年人,是不合适的。

最初的教育只是消极性的。也就是说,人们并不需要发展天性,只需要不妨碍天性就好。教育的技巧只在锻炼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