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尼泊尔、蒙古、中国西藏等处之佛学
印度今仅存之佛教区,殆唯尼泊尔。尼泊尔虽近佛本生地,且残存之梵文经典,时有足资参证者,然今所传行之佛教,盖与蒙古、我国青海同奉我国西藏为法式,故西藏为今大地现存佛教之又一大系。佛教之传入西藏,始于何时不明,然至我国李唐时,始盛行不替。其文字亦由佛学输入,仿梵文造成。唐初藏汗苏朗司登,娶唐文成公主及尼泊尔王女为妃,二妃皆崇佛,汗建大昭寺、小昭寺等,佛事甚盛。至苏朗司登第五世时,命使请北印度莲华生上师入藏,遂大兴密宗。兹后相承流布,即为西藏之红喇嘛派。大元帝师之发思巴上师,亦此宗之高德,蒙古字由彼而制。红派盛极之后,由滥而衰,至明初有宗喀巴大师注重教理及戒律,革红派躐等滥杂之弊,遂别为黄喇嘛派,建布达拉宫及三大寺等。后出四人,即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如次分领前藏、后藏、外蒙、内蒙之教区,代代转生以行教化,遂成近四五百年来藏蒙满及青海之特殊佛教。他若印度东北之新疆,与西北之阿富汗及西方之波斯等,在昔皆尝为佛教传布之地,然今则已变为回教教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