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宗教之差等
观夫世界之大,宗教之多,其差别等次,从浅至深,从低至高,判其差降之等级,概括有三:(一)鬼灵教:最低限度之宗教,即只感有奇幻神秘之灵境者是。有拜火、拜蛇、拜物、拜鬼等多神教,若日本之多神教,中国之道教,及现时流行之同善社、道院等是也,此种宗教皆属鬼灵之感动,故以鬼灵摄之。此种宗教之特性,大多以祸福耸动于人,其奉行崇拜者,多为迷信盲从无知识之人也。(二)天神教:此高过鬼灵教之上,推想宇宙万有有造作主宰者为唯一真神,而否认种种鬼灵者也。如印度有崇拜梵天之婆罗门教,耶教、回教之信上帝真宰,即此类也。其计宇宙万有造作及主宰之天神者,乃以其内心超常证验附合其推想上之观念,而此天神教之崇拜,已开化民族大都有之。(三)自心教:自心教,依自心信修所获之超常证验,认定唯是自心之心境,否认种种鬼灵及唯一无二能造作主宰宇宙万有的造作主宰者。人及非人之能力有高低,程度有深浅,其相去固可有甚远者,然随业受报,业变报迁,升沉轮转,互为高下,不得于人物之外别有一造作者及主宰者也。吾人及一一众生之自心力量,本无限度,各各所识的宇宙万有,固皆为各各自心之所表现。特吾人自心之所表现者,亦不无他心力以为互相增上之缘耳。所谓一室千灯,光光互遍,相涉无碍,不坏自相。而他心亦他有情之心耳,不得指为鬼灵天神也。
此自心教又分为四:(一)静虑教:静虑,即禅那也。即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之意,宋明理学亦重静虑。静虑乃由修养工夫以和平统一其心力,如水之澄静不波,清明洞彻,专以此自修教人,曰静虑教。虽尚属人天教,已非仅有理论上推究之世间一切学说相比拟也。(二)存我教:印度数论派与耆那教等,依前静虑更加其哲学之理想,计以自我之独存为解脱,要将宇宙消归于无影无响,而神我遂得解脱而永久存在。以此自修教人,曰存我教,此由静虑粘合其理想之所成者。(三)无我教:此乃佛教之小乘,对破数论、耆那之存我教,言其有我存在,不能解脱,故进一步否认其所存之我而主张无我。(四)正觉教:大乘佛教也于宇宙万有世出世法,皆能正确了知其本来如是之真性实相,犹如大圆明镜清净光,更无无明障蔽。发起求此正觉之心,即无上菩提心;此心情与无情悉皆平等,唯须由众生而至成佛,乃成正觉而得圆满;但因众生根力不同,故成种种差别。
综上所言,复立一表于左,以明差等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