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结论

第五节 结论

天台智者大师在中国佛学史上为最博大圆融之一人。因此智者大师在当时,实集隋以前中国佛学的大成,其智力非其他祖师所可及;然而有可惜者,在当时虽亦有《摄论》《地论》等译书,因其传宏不广,智者未多引用。其他若净土、禅宗、法相、真言等,或因印度未传,或因弘传未广,因此其学未能广摄!又大师于三藏多弘于经而少弘论,亦一缺憾!

贤首时代,一切教法渐备;至清凉益为完备,兼其才智卓伦,大可综贯佛法而建立一完备之中国佛学系统。可惜者,以其专弘一经,虽判释全藏佛教,而仍侧重于专弘扬己宗,排斥他宗!至对于佛教中世出世善法及小大性相显密等,未能组成一各如其分齐的安立!

复次,二宗历代祖师,皆各重自宗主观,而尚缺平视等量之客观的精神和态度。换言之,即对于释尊教法未能平等的观察和组织。因此、以今观之,反不及西藏宗喀巴菩提道次第之组织圆满。对于全部佛教既未能有圆满完善之组织,故结果只成为一家之学,一宗之义,而与他宗不能容摄也!

又天台于四教各论断证位次,其实圣教论中,只有小乘与大乘各别之教理行果。于藏教之上,另立通教之位次,于别教之上另立圆教位次,及说四教之菩萨位次与佛果等,皆无确实根据。而贤首五教更仿四教为各别之断证位次等,皆只可自成其说,而不能以佛法之根本圣教为衡量者。故吾人今后应从全藏佛教,更为根本的研究。

[1]本章原题“贤首学与天台学比较研究”,系二十一年秋在世苑图书馆讲,法舫笔记,载于海刊十三卷十一期。此处应讲从禅出教之台贤学,以曾讲此文,乃略而不讲。承大师意,编入以完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