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对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的研究始于1994年,由澳大利亚统计局发起,但范围仅限于一些版权特征明显的行业,覆盖面不是很广。起初,澳大利亚将版权产业分为三类: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和版权发行产业。同时,把研究对象集中在版权产业对GDP的经济贡献率、与版权产业相关的全国就业比率、版税与版权商品的国际贸易规模三个指标上。澳大利亚研究采用的统计标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工业分类体系(ANZSIC)。在采用WIPO的四种分类以前,澳大利亚的版权产值是通过工业总产值(IGP)而不是行业增加值(IVA)来测算的。原因之一是,很长一段时间(1998年以前),澳大利亚各行业的经济贡献并没有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测算过,一些行业的经济贡献率是通过工业总产值测算的,而不是行业增加值;另一个原因是,缺乏与ANZSIC对应的行业小类行业增加值的数据。在2003年WIPO发布《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指南》后,澳大利亚对调研方法进行了调整,采取了WIPO四个产业组的分类方法。
澳大利亚发布的最新报告是《澳大利亚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2007年)》。[3]根据这份报告,2007年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是97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3%;就业人数为83.75万人,占澳大利亚就业人数的8.0%;出口额为68.73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4.1%。
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690.77亿美元,提供就业52万人,出口额为18.96亿美元;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185.96亿美元,提供就业18.90万人,出口额为46.91亿美元;部分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36.55亿美元,提供就业5.97万人,出口额为2.17亿美元;非专用支持产业的增加值为64.44亿美元,提供就业6.76万人,出口额为6900万美元。
在该报告中,从澳大利亚版权产业1996年至2007年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11年来,版权产业的年实际增长率平均为4.7%,核心版权产业为年5.1%。而同期澳大利亚GDP的增长率为3.6%。另外,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澳大利亚版权产业的产值在11年间取得了实质意义上的增长,从业人员收入从1996年的5157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61355美元。从1996年至2007年,版权产品出口额年增长率为0.6%,进口额为2.1%。2007年澳大利亚版权产业的贸易逆差小于208亿美元。报告最后得出结论,澳大利亚的经济对版权产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很高。
据该报告,过去十年来澳大利亚版权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该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网络、数字作品与数字发行方式的发展,国人对于无形资产(包括版权)能够创造价值意识的增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协商中的必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