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胶水”毕沙罗

Chapter 6“胶水”毕沙罗

巴黎城里又多了个时髦青年莫奈——真的,莫奈是典型的臭美型法国青年,袖口绣花边,发型很蓬松,走着路还不时伸手撩撩头发那种。

这年4月他到巴黎的第一件事,是去参观了巴黎沙龙。站在那些巨大的作品前,他像每个学画的有志青年一样在心里发了个誓:“我的作品,一定要挂到沙龙里来!帅哥加油,你行的!”

然后第二件事,当然是找学校、找老师

莫奈最先投拜的是马奈的老师。这位老师,前边说过,不仅擅画历史题材,而且教学生有一手,画室前挂块牌子:“经本人辅导的学生,被巴黎美术学院录取的比例高达99%!”简直是一位补习大神呀!

很遗憾,为了不影响那99%的录取率,这位老师婉言拒绝了莫奈。

抓狂了一阵之后,莫奈只好注册了招生条件比较宽松的绥西学校。绥西学校是绥西开的,绥西具备超越时代的教育理念:学生基本不管也不教,每天提供一两个模特摆那儿,大家怎么画都行。

估计印象派成名后绥西老师可以写论文了:《论放养和愉快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绥西学校培养印象派大师的三两点心得》。

莫奈入学后认识的第一个同学是毕沙罗,莫奈离开后毕沙罗又在这里认识了新同学塞尚。

我们先来说说毕沙罗,作者认为有义务先说他。

毕沙罗或许不是印象派中最抢镜头的那一个,但他却可以说是印象派的“胶水”。他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参加了印象派全部八次展览的人,比莫奈本人还多。

莫奈说自己是正宗巴黎人,欺负那些非巴黎出生的小伙伴;可所有这些小伙伴中,再没有比毕沙罗生得更远的了——他生于距离巴黎4500英里的维京群岛(哥伦布发现的),家里是开五金店的。

25岁那年,他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来到巴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毕沙罗惊呆了,手足无措了。

开头介绍过,巴黎正在奥斯曼男爵的指挥下进行彻底装修,那感觉就像超级英雄变身,瞬间肌肉爆发,体积膨胀了好几倍:1850年巴黎只有100万居民,1870年印象派凝聚力量时已经变成200万!这些新居民比老住户更活泼更有朝气,尤其女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白天出门工作,下班后还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总之,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的人取代了暮气沉沉的阴暗古都。

这么大的变化,学院派却还在以传统方式画着传统题材,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毕沙罗也是这些新居民中的一个,所有这些热闹、喧嚣、嘈杂、自由,是在安静的维京群岛上从未见识过的。他来巴黎不久,不放心他一个人住的妈妈也来了,然后姐姐带着五个孩子也来了,此外还有一个厨师、两个女仆,也就是一共五个女人、五个孩子加上他,一起住在并不宽敞的公寓里。

可以想象,每天从太阳出到月亮落,毕沙罗的耳朵里好像始终有一万只鸭子在叫,太值得同情了。

所以,毕沙罗一辈子最喜欢画的是宁静的乡村景色!

可惜毕沙罗不吸取教训,结婚以后又生了很多孩子,巴黎住不起,被迫搬到乡下去,还得自己种菜吃。

可以说,毕沙罗始终是印象派小伙伴中最穷最惨的一个。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笔下的乡村景色总是那么安详恬静,像一支软毛掸子,在你心上轻轻掸了两下。

大家知道,艺术家尤其是艺术大师,通常和我们普通人不太一样,比较轻微的可能只是脾气坏、没有时间观念、性格固执、花心等等,严重起来就没有上限了,变态发疯都是很常见的。而这个印象派艺术家群里,聚集了那么多性格迥异的大师,小矛盾虽不可避免,但终究没有产生剧烈的门派争斗,可以说,“胶水”毕沙罗功不可没。

毕沙罗在印象派中年纪最大,而且有点少年白——主要体现在胡子上,白得比较早,这使得他看上去有点儿像圣诞老人。他不仅仅是外表像,更有颗圣诞老人般温柔的心。

用一位著名艺术评论家的话说,“莫奈可以被看作印象派的发动机,毕沙罗则更多地担当起辅导员和调停人的职责”。也就是说,谁心情郁闷了就去找毕沙罗吐苦水,谁和谁闹矛盾了毕沙罗会跑来跑去地开导“看在我毕沙罗的面子上别生气了拉拉小手吧”,甚至谁有了生活上的困难首先想到的也是毕沙罗(真心酸,毕沙罗自己都穷成那样了)……

你看,他帮助过高更、修拉,把塞尚从黑暗与诡异的思想状态中拉出来,甚至给落魄至极的凡高找到了住所——凡高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好人,大大的好人。

不仅如此,1873年,也就是印象派第一次画展的前一年,15位艺术家成立了“佚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这个协会的章程也是毕沙罗起草的。

起草章程这事,通常应该由律师来干,但这些艺术家能省就省点,所以让毕沙罗来写。毕沙罗不会写啊,抓耳挠腮一番之后,他灵机一动,把当地面包师傅协会的章程找出来,依样画葫芦,改改弄弄,比如把“面包师傅”都改成“艺术家”,“面包”改成“艺术作品”,就大功告成啦!

要知道,面包是法国人的命根,面包师傅是非常有地位的人。这个面包师傅协会是当地最古老的一家协会,有数百年历史,所以毕沙罗起草的印象派章程,同样气势如虹,充满浓郁香气。

第二年协会举办展览,也是毕沙罗的建议。

“(毕沙罗是)印象派团体中充满智慧的父亲角色,”一位作家这样写道,“但他的精神却是永远年轻的,这使他看上去像一个容颜不改的祖先。”

是的,好人毕沙罗在艺术上是年轻的,充满了创造力,别以为没脾气的人就画不出好东西!事实上,毕沙罗作品的印象派特征比许多小伙伴的更鲜明,而且后期所使用的“点彩画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大堆粗点子堆出个形象,跟电视显像管似的)也是很激进的。

最后再说一句话来证明毕沙罗不拘一格的年轻心灵:毕沙罗的妻子茱丽就是他妈妈带来的女仆之一。在全家都激烈反对的情况下,毕沙罗和茱丽还是坚持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