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3两个阴郁的人
Chapter 13两个阴郁的人
从1874年到1886年的十二年间,印象派一共举办了八次展览。
刚开始的几届,警察都不得不用绳子在画作前面隔出一大段距离。因为那时候的观众比较容易激动,和现在的足球流氓有一拼,不满意时会朝画吐吐沫,太不讲卫生了!所以警察必须把他们隔离到使劲喷也喷不到的地方才行。

可是渐渐地,小伙伴们欣喜地发现,展厅里的吐沫越来越少了!
千真万确,观众们开始觉得印象派的画顺眼了,连莫奈那幅臭名昭著的《日出·印象》也不例外,越看越有种特殊的韵味。估计连那位说它不如墙纸的评论家乐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观众口味产生变化,以下两样小东西起到推波助澜的小作用:
一是照相机。别忘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就是在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举办的。
欧洲人越来越喜欢摄影。以前想留一张全家福,只能老老小小穿戴好了找画家来画,必须面无表情坐上好几天。好画家很贵,坏画家画的看着心里不爽,所以通常只有国王、贵族或者画家的亲戚朋友才有全家福。
现在好了,到摄影师那儿,咔嚓一声搞定。
你说这样一来观众还会对以画得像著称的传统绘画感兴趣吗?再像也像不过照片啊!绘画的作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家希望从中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印象派就是那些不同的东西。
后来的立体派、抽象派什么的更是矫枉过正,大步走到另一个方向去了,千万别找他们画像,否则拿回家连你妈妈都不知道画的是谁。
第二样东西则是东方艺术。随着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西方人第一次大规模见识到东方艺术,比如日本版画啦、中国丝织品啦。大众忽然意识到:原来地球的另一边有这样的艺术存在,它们的展示性、平面性、透视方法和色彩都和我们不一样。意大利大师们并没有统治全世界,截然不同的手法同样能创造出美来!
青蛙扑通一声从井里跳出来,有种眼界大开的感觉,对于身边的艺术就更能接受与欣赏了。
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给印象派带来很大影响。莫奈说过一句文绉绉的话:“它们的精致,使我欣喜。我赞成它们的美学原则,利用阴影引起实感,利用片断引起整体感。”
然后他干了一件比较搞笑的事:以卡蜜儿为模特,画了一幅《日本女人》。画上卡蜜儿穿件鲜艳得不得了、绣着金叶子小武士什么的大红和服袍,手里拿把折扇,身后还有一堆堆团扇。

同一时期许多欧洲画家的画里都有日本元素呢,扇子、和服、屏风、漆质器皿什么的。在这里作者表示很佩服邻居日本哦,所有这些从中国东渡过去的东西,在欧洲人眼里都成了日本的。
后来,在莫奈街吉维尼的家,有整整一间屋子挂满了日本的浮世绘作品。
如此这般,莫奈、雷诺阿等等开始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可我们这节的标题明明是“两个阴郁的人”——这两个人既不是莫奈也不是雷诺阿,而是第一章里就出现名字,第一次印象派展览就积极参与,却始终没有机会详细介绍的德加与塞尚。
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中的异类,他虽然参加了印象派八次展览中的七次,后来还成为主要组织者之一,晚上更是经常在盖尔波瓦咖啡馆和大家一起喝咖啡,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印象派。谁要是用“印象派”这个头衔来称呼他,他就会耷拉下本来就有点耷拉的黑眉毛,阴森地说:“请叫我写实派!”

嗯,德加是这个样子的,看他的肖像,从来不笑,甚至他画的人也不笑,总是一副别人欠他钱的表情。
呃,这可能与他爸爸和爷爷都是银行家有关系吧——德加的家庭状况与莫奈那些人比起来,要宽裕多了。正因为此,德加一开始所走的道路与莫奈等人也是完全不同的,人家德加可是堂堂正正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接受传统、正规教育,偶像是安格尔这样的牛人(安格尔这个人在《达·芬奇与文艺复兴》那本书里提过了一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查),理想是画历史大画的!
咦?这些话听起来怎么有些耳熟呢?好像和那个谁……那个谁……有点像……
哈哈我来提醒你,是马奈呀!
没错,德加与马奈,据说是在卢浮宫同时临摹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开兹(代表作是《宫娥》)的同一幅画时认识的(多么浪漫的邂逅)。他俩停下笔一交谈,原来彼此之间有这么多共同点啊,真是相见恨晚!
然后马奈就把德加带到盖尔波瓦咖啡馆,与莫奈那些人认识了。
受到印象派影响的马奈偶尔还出门与莫奈、雷诺阿一同写写生什么的,德加却完全蔑视甚至嘲笑室外画。即使的确是室外的场景,他也要把打动他的一瞬间记在脑袋里,或者用铅笔速写下来,带回画室,把那“一瞬间”揉碎,搅拌均匀,添油加醋,炒菜一般重新呈现在画布上。
所以德加最擅长表现的就是一瞬间,尤其是运动中的一瞬间,比如赛马场上的骑士与马,还有台前幕后的芭蕾舞女……

芭蕾舞女,千真万确,德加是最早把她们表现到画布上的画家,而且他不画著名演员,只画不起眼的伴舞。也就是说《天鹅湖》里他从来不画白天鹅黑天鹅,而是把目光投向那些并不光彩夺目的小天鹅。他所留下的2000幅画稿里,有一半以上都是画她们的:舞台上旋转的,教室里练习的,后台压腿的,整理舞裙的,说闲话开小差的……
德加不仅会画画,雕塑什么的搞得也不错。印象派展览上曾经展出过他的一尊雕塑,仍然是个年轻的芭蕾舞女,仰着头,下巴向前伸,姿势有点怪异。
人们发现,德加所画或者雕塑的人物和马,大部分都挺怪异的,肌肉以一种不自然的方式扭曲着。有人说他古怪,其实这只是他观察运动中的肌肉,从不同角度表达运动的特有方式。德加是个喜欢动脑子的画家,他画画时经常停下来,在小本子上记下对艺术的种种想法,对面的模特总是被他这个古怪的举动搞得莫名其妙。
唉,从这个方面说,难怪德加与画面又美又和善的莫奈、雷诺阿他们始终成不了死党。
当然啦,德加在色彩方面是受到印象派同伴诸多影响的。看他的芭蕾舞女,你会觉得色彩很有特色,尤其是那些白的、粉的、系着蓝缎带黄缎带的舞裙,有一种朦朦胧胧、罩着一层薄纱的感觉——本来就是纱裙嘛,怎么才能表现得这么好呢?
偷偷告诉你德加的小秘诀:他在画上加了一层彩色粉笔。当年他总是去买粉笔的那家店铺仍然在巴黎城里,店主会向你介绍,他的曾祖父是如何把这些最纯净的粉色、蓝色、绿色粉笔卖给德加的。


作品表现性格,一点都不错,认识德加的人都说他是个聪明、傲慢、阴郁、几乎从来不笑、很难相处的家伙。这种看上去就以为天要下雨的酷男在印象派中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塞尚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说马蒂斯和毕加索都说过这样的话:“塞尚是我们所有人的爸爸。”
这当然只是一句比喻,表达尊敬的意思,说明他们都承认在艺术上受到塞尚的启发与影响。后来评论家把这句话改了改,改成“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他们认为这个人是一座桥,连接起19世纪的艺术与20世纪初更新、更激进的艺术。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这里我只给他半页纸,因为在以后谈论别人的书里还会提到他的呀!
塞尚最初的作品又可怕又黑暗,主题经常是他做过的噩梦,幸好这时他在巴黎遇到了毕沙罗。毕沙罗既是他的老师也是朋友,他把塞尚介绍给印象派画家们,并建议他画风景,不要总是那么不愉快。
可以说这段时期的塞尚是最印象派的,作品也是最令人愉悦的。
可是很快塞尚就和毕沙罗闹翻了——应该不是毕沙罗的错吧,因为塞尚经常和人闹翻,包括从小就认识、一同长大的埃米尔·左拉。
然后塞尚就开始画静物了,为了图省事,画的最多的是随手可得的苹果。当然他也画人,可是人也是被当作静物来画的,和静物一样被处理成圆锥、圆柱什么的。他说部分的准确根本不重要,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最重要,眼睛、鼻子变形完全没关系,所以他的人、房子、山经常是歪的……

正常人眼中的画面

塞尚眼中的画面
有人说塞尚强词夺理,真相是他素描功底太差、根本不会精细绘画——好吧,那只能说塞尚很会扬长避短,咳咳。
总之,阴郁的塞尚参加了印象派的好几次展览,在参展的同时却与印象派的普遍风格越离越远,然而一种新的风格形成了,马蒂斯、毕加索都是在印象派的展览上第一次看到塞尚的呢。
番外篇·后印象派
许多艺术家都受到印象派的直接影响,比如正文中提到的塞尚与高更他们一开始和印象派画家们玩在一起,后来又有了更激进的艺术想法,于是后印象派形成了,凡高则是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画家。
★印象派、后印象派之后又出现了哪些新流派和新大师呢?
A. 野兽主义的马蒂斯
B. 立体主义的毕加索
C. 表现主义的蒙克
D. 抽象主义的康定斯基
答案:A B C D
所有这些新流派、新大师,无一例外都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西方绘画的面貌因此被彻底改变了,变到文艺复兴大师们完全认不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