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8一切都是新的

Chapter 8一切都是新的

四个年轻人随时出发,抛开一切束缚一切规矩,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从格莱尔工作室辍学开始,直到举办第一次展览,是印象派画家们关系最和睦、目标最明确、想法最接近的时光。

这时莫奈在画上的签名已经从奥斯卡·莫奈变成了克劳德·莫奈,成熟的小标志。

有这么几件事的发生,使得他们“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够成为现实。

首先,在19世纪之前,画画是一件很复杂很复杂的事。我们不是说过嘛,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大师后边总是跟着一堆助手,给他磨颜料、打下手,在达·芬奇那种情况下还要协助解剖尸体。

颜料是贵重而稀有的东西,比如蓝色,是用天青石磨出来的,最好是阿富汗的天青石,像毕沙罗住的什么维京群岛根本没有这玩意儿!

小知识 颜料的来源

颜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颜料可以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无机颜料一般是矿物性物质,人类很早就知道使用无机颜料了。据考证,公元前4万年的原始绘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把土壤加热得来的赤色颜料。古人们利用具有不同颜色的土和矿石,在山洞的岩壁上画画或者涂抹在赤裸的身体上。那些岩壁画被重新发现时依旧栩栩如生,像昨天刚画的一样;至于涂抹脸和身体,直到今天仍然是某些部落的风俗呢!

有机颜料嘛,则一般取自植物和海洋动物,比如茜蓝、藤黄等等。可以溶于水的颜料叫做染料,中国古代常用从动植物中提取的染料来染衣服,颜色既鲜艳又丰富,所以才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红裙妒杀石榴花”之类的美妙诗句。

★以下关于颜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公元前约15000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中,原始人类使用了树枝与兽骨烧成的碳黑,以及褐色和黄色的粘土。

B. 古埃及人用赭土和白土来做壁画的底子,用孔雀石研磨绿色,用雄黄做明亮的黄色。他们还用硅酸盐铜和方解石人工合成蓝色,发明了最原始的合成颜料,被罗马人命名为埃及蓝。

C. 在被火山岩浆吞没的庞贝古城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残存的湿壁画。大片鲜艳的红色背景使用的是朱砂,这种红色因为物美价廉、随手可得而受到广泛欢迎。

D. 中世纪欧洲的颜料已经十分丰富,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宗教装饰绘画和彩塑中还出现了华丽的金色。

E. 炼金术士对颜料的发明做出过贡献。

答案:

A 正确 穴居原始人就是这么聪明!知道他们使用的绘画工具是什么吗?是蕨草和羽毛!

B 正确 除绘画外,蓝色玻璃也是古埃及文化的特色之一。他们使用的这种含有钴的深蓝色后来被荷兰人用于瓷器彩绘,并且称之为德尔夫特蓝。

C 错误 庞贝壁画中所使用的朱砂来自西班牙的砂矿,价格十分昂贵,比红土颜料贵15倍,是罗马贵族阶层显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之一,被称为庞贝红。不过古代颜料中最名贵的当属从地中海骨螺中提取的紫色。据说一万只骨螺才能制作出1克紫色的原料。所以在古罗马,只有贵族才被允许穿紫色。

D 错误 中世纪的颜料的确丰富了许多,也出现了金色,但是欧洲许多颜料仍然需要从西亚和南亚进口,比如波斯蓝、宝石翠绿,以及用藏红花制成的橘色等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自阿富汗的昂贵漂亮的蓝色取代了埃及蓝。

E 正确 哈哈,必须的呀!不少新颜料都是术士们在炼丹过程中无意烧出来的。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大概来自17世纪初德国柏林的两位炼金术士,他俩同时也是颜料制造商和药剂师。有一次,在制造佛罗伦萨红色时由于偶然失误,意外合成了一种着色力极强的深蓝色,后来被命名为普鲁士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蓝。

颜料做好以后呢?得装进猪膀胱——对,你没有看错,的确是猪膀胱。这玩意儿大小适中,有韧性有弹性,文艺复兴三杰们不旅游便罢,旅游起来都是扛着一堆猪膀胱的。

难怪过去的艺术家都喜欢坐在画室里,屁股都不挪一下。

到了1841年,一切都变啦!这一年,有一个牛人发明了颜料管,就是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牙膏管一样的东西,挤一挤颜料就出来了。这一发明进一步解放了绘画者,画家和猪们都点赞。

还有画架,画架也变样了你知道吗?

以往的画架是个又粗蠢又笨重的大家伙,基本上只能固定在画室里,不得不挪动的时候要两个大块头助手才搬得动。

可现在,旅行画架诞生了!这种画架可以折叠,叠起来只有笔记本电脑包那么大,单手拎着就走,再配上简易调色板,那叫一个潇洒,真是轻装上阵,想在哪儿画就在哪儿画。

真的是想在哪儿画就在哪儿画吗?画家们想从巴黎到莫奈被砸断腿的枫丹白露森林写生,即使拎着旅行画架,装着一袋子颜料管,也得走上整整一天吧?

呵呵别忘了,工业革命最威风的产物之一,火车,已经轰隆隆地跑在欧洲各国的铁轨上了。

番外篇 工业革命

科学革命的后果必然是工业革命,这是科学发现在工业发明中的应用。现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一般是指18、19世纪西方国家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机器取代了人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有的历史学家也称呼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可以说,工业革命是从一个名叫瓦特的无聊青年盯着烧水壶看开始的,然后他就改良了蒸汽机。含辛茹苦的手工劳动开始向热火朝天的动力机器生产转变,先是在英格兰,然后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再然后传播到了北美。

★以下机器,哪些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

A. 珍妮纺织机

B. 蒸汽轮船

C. 3D打印机

D. 蒸汽机车

答案:A B D

这三者的发明人都非常著名,是历史小故事的常见主角,他们分别叫:哈格里夫斯、富尔顿、史蒂芬生。此外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还有:飞梭、平版印刷术、螺丝切削机床、科尔尼锅炉、矿工灯、蒸汽火车头、电报机、兰开夏锅炉、电话、汽车,还有抽水马桶!想想看,工业革命是多么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啊!

说起来,法国是较晚接受火车的欧洲国家,他们更喜欢水道。直到1850年以后,铁路才比较大力地发展起来,刚好给印象派提供了以更快的速度到更远的地方去的条件——到枫丹白露写生吗?包你赶得上回家吃晚饭哦!

老先生老太太们看不惯这个轰隆隆乱响的大怪物,印象派小伙伴们可不一样:他们爱水道,也爱火车!本书开头就说过,莫奈画过好几幅火车呢!

其中最有名的一幅叫《圣拉扎尔火车站》,这里面有个不得不说的小故事。

圣拉扎尔火车站是巴黎最古老的火车站,位于市中心,直到今天仍然是城中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当初火车站里火车和线路的数量,连现在的零头都不到,可即使这样,也已经把莫奈迷得神魂颠倒。

莫奈最喜欢的是火车开动时那漫天的烟雾,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出没其间的工作人员好像腾云驾雾的孙悟空,露头不露脚,别提多神秘了。

于是莫奈决定画圣拉扎尔火车站、画火车,尤其要画那些蒸汽和烟雾——你看,印象派专门喜欢画这些抓不着的东西,光线啦、阴影啦、烟雾啦、水啦……

可是画火车站这事,不是他莫奈决定就可以的——圣拉扎尔根本是闲人免进!

难不倒莫奈。

只见他穿上最隆重的、花边特别多的礼服,直接找到站长,彬彬有礼地说:“站长你好,我是莫奈。”

站长心想:“莫奈是什么玩意儿?”

接着莫奈直截了当地向站长提出要画火车站,包括他需要坐在站里直到画完,希望站长延迟部分火车的出发时间,让这些火车在站里集体发动以便冒出更多浓烟等各种无理要求。

站长越听越气,正准备招呼手下把莫奈从窗户扔出去,只见莫奈掸掸袖子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刚和北站(巴黎北部另一个大火车站)站长谈过这事,他表示很感兴趣,说想要多少烟就给我多少烟,我说我要考虑一下……”

站长腾的一声站起来:“北站?北站怎么能和我们圣拉扎尔比呢?不用考虑了,你明天就来画吧!”

果然,第二天,站长聚集了许多火车头,给了莫奈许多蒸汽与烟雾(太不环保了!不知道这样做会引起雾霾吗?),让他画了个痛快。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做莫奈是冒着风险的,很有可能一氧化碳中毒或者呼吸道感染,不过我们以后会看到,莫奈为了画画所冒的风险可比被铁饼砸、被烟熏要多得多!

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社会、新的环境、新的发明,不仅如此,为了画出新的风格新的题材,印象派们还主动使用了一些新工具。

就拿画笔来说吧,画笔就像侠客手中的刀,一刻都不能离,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把。

在印象派之前,画笔绝大多数都是圆形的,就像中国的毛笔。可是从印象派开始,他们在画笔上加了一个锡制的金属箍,圆笔变成了扁平刷——扁平刷可以画得更快、更有表现力,尤其适合表现水中涟漪的点点波光。

此外,抛弃了猪膀胱的印象派又想起他们的猪朋友来了——不过放心,这回只是借它们的一点点毛而已。

传统画笔都是貂毛做的,最好是西伯利亚貂身上的毛,非常顺滑非常吸水,画起画来像穿着冰鞋在无障碍的冰面上滑行……

想想貂毛大衣,多么柔软,那么,你想过用猪毛做大衣吗?猪鬃毛大衣,光听这几个字就要打寒颤,感觉像是把刺猬反着穿。

印象派用的就是猪毛画笔,又硬又粗的猪毛笔。画起来不像溜冰,倒像犁地挖沟。这种画笔虽然不好掌握,很容易出错,但再没有比这种笔更适合印象派狂放的笔触的了!

万事俱备,东风渐起,侠客们佩着最合适的宝刀,轻装上阵,开始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