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清晖,饮茶味

沐清晖,饮茶味

眉月一弯夜三更,

画屏深处宝鸭篆烟青。

唧唧唧唧 唧唧唧唧,

秋虫绕砌鸣。

小簟凉多睡味清。

一首《秋夜》,李叔同作词和曲,秘密后院清清净净地唱了出来。

南方的秋天,是短的,短到你刚缓过神,就不见了踪影。

南方的秋天,又是很不明确的。树木依旧翠绿,繁花依旧艳丽,那一丁点儿秋的样子,仅存在神清气爽的云淡风轻里。

大概,正是因为稍纵即逝和难以察觉,南方的秋才显得更弥足珍贵吧!

和北方的秋天相比,南方的秋是和萧瑟无关的。南方的秋里尽是收获和希望,是对美好和幸福的完美解读。

这一切也感染着生于此、长于此的人们。所以,生活在南方的人在秋天里也总是最容易感到满足的,甚至,那些原本生在北方,新近才移居到南方的北方人也如此。

在产茶的福建,秋天,尤其是临近中秋的日子,更是喜茶人的大节日。此时是一年里茶最丰富的时候,除了春上新制的白茶、红茶、铁观音以外,三伏天里新窨的茉莉花茶以及茶人们从春天等到秋天的传统制法的武夷岩茶,此时也刚下焙,那股馥郁的馨香和浓酽的茶味令人无法抗拒。

中秋是团圆的佳节。趁着这样的节日,友人相邀,带着各自满意的岩茶,互相尝个鲜,做个交流,谈谈这一季制茶寻茶的心得和趣事儿,是秋里舒心的事。

老友相聚,仪式感最不可少。于是,寻了友人的大宅院,将茶席置于户外。

看日子,今年的秋分和中秋,前后只差着两天。秋的正位,大概也就是这几日了吧。

或是因着节气的原因,中秋节前后几天的天气都好到让人恍惚。白日里,秋阳高照,秋风轻抚,不见落叶,早晚却已带着分明的凉意。尤其是晚间,即便是在最繁华的都市中心,夜空里都是一眼能感知到的清透,圆月高挂,星河隐现。

在老宅院里,抬头望月,俯身吃茶,幕天席地里,找回了那份久违的快意。

清秋,宜清供。

一方清素的明式案几上,属于秋的时令瓜果满满摆开:咧嘴笑的石榴、灯笼样的柿子、红火的红毛丹、脆甜的冬枣、酸甜适口的橘子、本土的青橄榄、清香沁人的佛手……满满当当、热热闹闹,只单独地从视觉一处就激发了其他所有官能。

四下安静,凝神静气,细品三款戊戌年的武夷岩茶。

北斗岗的名丛、斑竹窠的肉桂和慧苑坑的老丛水仙,各有特色。

北斗岗上的名丛少之又少,得品即殊缘。中足焙火,初饮误以为是带着独特花香的肉桂,茶汤的浓度和对口腔的刺激感都让人眼前一亮,且其极好的耐泡度彰显着天赐的良好山场。

斑竹窠的肉桂,中焙火,香和汤水的纯净度都极高,花香馥郁悠扬,茶汤表现稳定,入口的桂皮味和辛辣感让人不敢小觑。这是让人愉悦度极高的一款肉桂,是老茶客的旧知,新茶客的新欢。

慧苑坑的老丛水仙最是出名,当日所饮的老丛,足焙火,入口尽是老味,茶汤初入口浓酽,铺在口腔里时木质感明显,尾味甘醇度高。只三道,甜润已入喉。耐泡度极高,十余道之后茶味不减,而这也正是选此茶收尾的原因所在。

传统制法的这三款茶,此时饮,只能当是尝鲜。过些时日,春节前后才进入它们的品赏期。

茶毕,周身舒畅。

在大宅院里吃茶,易生时光飞逝之感。尝戊戌年的新茶,想着往后锁在茶里的日子,许多年后再尝,不知将是何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