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入茶,文人雅趣

二 梅花入茶,文人雅趣

梅花是春天即将到来之时,开得最早的花。它的花形特别好看,花瓣柔美,枝条曲折,有着疏影横斜之美感,古往今来,多少人都爱它。根据史料记载,以花入馔,自古有之,古代文人墨客和僧道隐士,为了雅趣通常会将四时花卉炮制成各种美食佳肴。梅花,自是深受偏爱。

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可谓花馔宝典,书中汇集了各式与梅花有关的食谱。其中“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酿酝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的蜜渍梅花以及“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出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的梅花汤饼,都令人叫绝,精彩绝伦。据说,“梅花汤饼”是宋代一位德行高尚的隐士所创,既有梅花的凛冽清气,又有檀香的馥郁芬芳,还有鸡汁的鲜香甘美,食之胃口大开,齿颊留香。

到了明清两代,梅花入馔仍盛行不衰,且不断变换花样,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记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磁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用手漉坏,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阳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充茶香甚。”

明清文人不仅喜欢以梅花入馔,也爱将梅花入茶。明代的徐文长,就特别爱用梅花、兰花等芳香之花煮茶。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记载:“徐文长用花煮茶,其法取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之属,杂入茗中,盛锡瓶内,隔水煮之,一沸即起,令干点茶。”

此外,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从乾隆八年开始,每年的春节,乾隆皇帝都会在重华宫举办茶宴,并逐渐形成定例。其中,茶宴上喝的“三清茶”是乾隆皇帝独创的特饮。相传,“三清茶”是以凌寒不凋谢的梅花、四季常青的松柏、寓意“福寿”的佛手柑这三种寓意清雅高洁之物,用雪水调制而成的茶饮。“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乾隆皇帝还专门为自己创作的秘制特饮赋了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