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学辩护》简介
《为历史学辩护》这本书是由.(法)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著创作的,《为历史学辩护》共有25章节
1
献给吕西安·费弗尔
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心中的忧愤。如果此书能够完成,如果它值得后人一读,如果有朝一日它居然能够出版,我的朋友,或许你将在扉页的献辞上发现另一个...
2
有关本书手稿的一点说明
吕西安·费弗尔 要将一部尚未杀青的手稿整理出版绝非易事。虽然其中一部分已交给打字员处理,显然这部分书稿经过作者最后的润色,已准备付梓,但承担这项任务时我还是顾虑...
3
导 言
“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 几年前,我十分宠爱的小儿子居然向他身为历史学家的父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愿本书能够作为我的答案。对一个作者来说,至高无上的评价,...
4
第一章 历史、人、时间
...
5
1.历史学家的选择
“历史”是个十分古老的名词,有时使人们感到厌烦。当然,人们还不至于想把这个词从词汇中彻底删除,即使是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学家也为“历史”留下一席之地。不过,要知道,...
6
2.历史与人类
人们有时说,历史是一门有关过去的科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很不妥当。 首先,把“过去”这个概念作为科学的对象是荒唐可笑的。过去的某种现象,如果完全没有与当代相通的...
7
3.历史的时间
我们已把历史学称为“人类的科学”,那还是太含糊,有必要加上“时间中的”定语。史学家并非抽象地思索人类,在他们的思想中总是自然而然地注入时代的气息。 要知道,很难...
8
4.起源的偶像
承认自己的欠缺是不会错的。站在遥远的过去来解释当前,这对以过去为研究主题的人极有吸引力,这种做法已使我们的研究处于催眠状态。抓住最为显著的特征,可将史学家部落的...
9
5.过去与现在的界限
由于过去并不能完全说明现在,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历史的解释毫无用处吗?奇怪的是,今天我们应当能够提出这个问题。 不久以前,答案还几乎是完全现成的。“谁把思想局限于...
10
6.由古知今
谈到所谓当代社会可以自我理解,只要仔细考察其论点的特征,就不难发现,它是以一整套奇怪的前提为依据的。 首先,它设想在一代或两代人之间,人类事务已发生了巨变,这种...
11
7.由今知古
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我曾说过我和亨利·皮雷纳...
12
第二章 历史的考察
...
13
1.历史考察的一般特征
首先,让我们把自己严格地界定在研究过去的范围内。 人们已反复描述过历史资料在有限的一般意义上所具有的最明显特征。有人肯定地说,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
14
2.证据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图里邑人氏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公之于世,是为了保存人类已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使其不致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不使希腊...
15
3.证据的流传
史学家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没有各种指南,他根本无法收集资料,这类指南有档案图书目录、博物馆的索引、各种各样的书目提要,等等。有些学者为编这类...
16
第三章 历史的考证
...
17
1.考据方法的历史概要
尽管对考证的理论一窍不通,再天真的警察也知道,取证不能仅仅以人们的证词为依据。同样,人们也早就知道,不可盲目地轻信所有的史料。人们早已有过这样的经验:发现为数不...
18
2.辨伪正误
在所有歪曲证据的毒素中,最致命的莫过于有意作伪。 作伪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假冒作者和年代,用法律语言来说就是犯伪证罪。有玛丽·安托瓦内特签名的信件并非全是她的亲...
19
3.考据方法的逻辑
考证涉及心理状况,它是一门微妙的艺术,绝没有诀窍可言,而它又是一门理性的艺术,有条不紊地运用某些基本的思维程序。总之,如果要加以定义的话,那它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
20
第四章 历史的分析
...
21
1.评判还是理解?
可敬的兰克有一句治史名言:“如实直书”,史学家唯一的目的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本来面目记述历史。希罗多德也早就说过:“如实记载。”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学者或史学家要以...
22
2.从人类功能的多样性到人类良心的一致性
当然,理解并不是被动的,科学的实践需要两件东西:论题和人。与自然界一样,人类现实生活纷繁复杂、气象万千,即便有一张全真再现原型的照片,仅凭这点东西也是难以说明问...
23
3.术语
总是局限于区分个人或社会活动的各个主要方面,那就未免太烦琐了。面对这方面大量的史实,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更为周密的分析方法。必须区分形成政治体制的各种机构和形成宗...
24
第五章 历史的因果
实证主义徒劳地宣称要将“原因”这个概念从科学里根除出去。不管是否愿意,任何物理学家、生物学家都要用“为什么”、“因为”这些词来进行思考,史学家也无法回避这些共同...
25
再版后记
十年前的事情已渐渐为人淡忘,十年前译的一本小书还能有幸修订再版,这只能说是译者借了作者的光。 十年来读史阅世,学问不见丝毫长进,眼未高,手更低,心气早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