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历史的时间
2025年09月10日
3.历史的时间
我们已把历史学称为“人类的科学”,那还是太含糊,有必要加上“时间中的”定语。史学家并非抽象地思索人类,在他们的思想中总是自然而然地注入时代的气息。
要知道,很难想象任何一门科学会把时间仅仅视为抽象的东西。然而,不少人只是把时间看做一种计量单位,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任意将时间分割成性质相同的碎片。与此相反,历史的时间却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现实,它一往直前,不可逆转。正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潜伏着各种事件,也只有在时间的范围内,事件才变得清晰可辨。如果说放射性的物质转化成其他物质需要“几秒”、“几年” 或“几世纪”的时间,那这些数字只是原子物理学家的基本数据。这些变态中任何一个特殊的现象,无论是发生在几千年前,发生在昨天或今天,或注定要在明天发生,无疑都会使地质学家感兴趣,因为地质学是注重历史变迁的学问,物理学家则对此毫不关心。恺撒花了八年的时间征服高卢,爱尔福特的路德从正统的见习修道士转变为维滕贝格的改革者经历了十五年时间,但没有一位历史学家会仅以讲述这些事实为满足。对史学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在欧洲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确定征服高卢在编年史中的地位,史学家丝毫不否认马丁·路德的精神危机之类不变因素,但唯有将这场运动发生的确切时刻放在其主角的人生履历中,以及与作为背景的欧洲文明联系起来考察,他才认为自己绘制了一幅逼真的图画。
这种真正的时间,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它又是不断变化的。历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就源于这两种属性的对立。这样,就引起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我们研究的存在理由是什么?假设从不间断的时代顺序中抽出两个连续的阶段,时间之流在两者间的联系,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支配或没支配从这一时间长河中产生出来的差异呢?认识前一阶段,对于了解后一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还是不必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