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
[1]萨沙是亚历山大的小名。
[2]本文写作于苏联南部,所以2月里有时雪就融化了。
[3]苏联南方草原上的气候变化极快,冬季刮西风就暖和,刮北风就下雪。
[4]凯赤、菲奥多西亚和西伐沙盐沼地都在克里木半岛。
[5]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成功以后,胜利果实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所劫夺,他们和杜马协议建立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与当时的工人士兵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企图保存旧秩序,不愿进行任何改革,他们欺骗群众,把一切改革都推到几个月以后举行的“立宪会议”以后进行。这一政治阴谋迷惑了不少农民群众。立宪会议的选举直到11月方才进行,当时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但布尔什维克并没有阻止立宪会议的进行,因为他们知道必须让农民有机会消灭他们对立宪会议的幻想才行。立宪会议不能满足群众要求,1918年1月5日(俄历)布尔什维克遂宣布解散立宪会议,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篇小说就是写当时立宪会议在一个农村活动的情形和农民觉悟的提高。
[6]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7]杜拉斯是阿尔巴尼亚的城市,滨亚得里亚海。
[8]华西里耶夫岛在列宁格勒。
[9]丁莫森科,苏联元帅,在卫国战争中卓著功绩。
[10]列宁格勒因气候关系,夏天早晚较冷,可以穿夹大衣。
[11]一普特等于16.38公斤。
[12]指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像。
[13]鲍里斯·列昂季耶维奇·戈尔巴托夫(1908—1954)是苏联作家,早年当过学徒,后来专门从事文学工作。1925年他以顿巴斯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苏联第一次无产阶级作家代表大会。著有描写共青团生活的长篇小说《支部》(1928)、《我们这一代》(1934);1935年,他在迪克孙岛过冬,1936年再次去北极,并参加了莫洛科夫的北极飞行,1940年出版《平凡的北极带》。卫国战争时期写有小说《不屈的人们》《战士阿列克赛·库里科夫》和政论集《给同志们的信》。1951年发表长篇小说《顿巴斯》。《大水》写于1939年,收在《平凡的北极带》中。小说描绘了1930年代苏联人民开发北极地区的战斗生活和他们的思想风貌,其中主人公杰伦大叔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4]谷物联合收割机。
[15]马雅可夫斯基长诗《大声疾呼》里的诗句。
[16]俄罗斯民谣里的美男子。
[17]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
[18]指上装、裤子和背心。
[19]林娜的爱称。
[20]娜斯塔霞的爱称。
[21]俄谚:说些人家早就知道的事。
[22]戈沙是乔治的小名。
[23]威廉斯(1863—1939),苏联著名农学家,土壤学家,提出植物轮种可以提高土壤生产率的学说。
[24]苏联著名农学家。
[25]俄国孩子喜爱的一种游戏。玩法是用几块灌铅的牛羊趾骨在地上排成不同形状,然后另外用几块灌铅的趾骨从远处投掷,掷中最多的,得分最多。
[26]原文是“霍乱病”。
[27]苏联女孩子进小学一年级念书时,头上往往梳两条小辫子;因此小辫子就被谐称为“一年级学生的小玩意儿”。
[28]拖拉机与工作机(如播种机、收割机等)联接在一起使用时的总称。
[29]受过内伤的人神经往往不健全,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完全负责。
[30]俄国农民爱穿的一种对襟长单衣,大多没有袖子。
[31]苏联国歌的第一句。
[32]在克里姆林宫里。
[33]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商人、投机家和私人企业家。
[34]伏罗夫斯基(1871—1923),苏联著名外交家,1923年5月10日在瑞士参加洛桑会议时被帝自主义特务所暗杀。
[35]凯逊(1859—1925),英国政治家,曾任外交大臣,以推行反苏政策著名。
[36]萨沙是亚历山大的爱称。
[37]伏罗贝奇克在俄文里跟“麻雀”一词声音相似。
[38]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苏联政治家和文艺评论家,十月革命后曾任苏俄教育人民委员。
[39]一种意大利造的汽车。
[40]指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41]品凯登是美国流行很广的侦探小说里的主人公。
[42]十卢布钞票。
[43]一种法国造的汽车。
[44]为了上下文的连贯,这句话没有照流行的《国际歌》的中译文译述。
[45]“洛多”,一种赌博。
[46]法文:小马。
[47]斯塔符罗波尔当时是北高加索的主要城市,高加索边防军司令部设在这里。
[48]阿历克赛·彼得罗维奇·叶尔莫洛夫(1772—1861),俄国将军。1816—1827年任格鲁吉亚总督和高加索军司令。
[49]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半岛一带酿造的啤酒,味酸甜。
[50]古尔特名匠造的刀,在高加索十分名贵。
[51]“请读者原谅我把卡兹比奇唱的歌写成诗句,我当时听到的自然是散文;可是习惯是第二天性。”——莱蒙托夫
[52]按帝俄军队规矩,军官被解除佩剑,就是遭禁闭。
[53]刚巴(1763—1833),法国驻第弗里斯领事,著有《高加索游记》。他在书中把十字架山(克里斯托夫山)误称为圣克里斯托山。莱蒙托夫因此嘲讽地称他为“有学问的”。
[54]契尔克斯族中的一支。
[55]俄文оказня(奥卡西亚)可作“机会”和“护送队”解,这里是双关语。
[56]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1732—1799)名著《费加罗的婚礼》中机智的仆人。
[57]指巴尔扎克小说《三十岁的女人》中的主角。
[58]见《新约·马太福音》。
[59]19世纪3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青年作家戈蒂耶、涅尔瓦等人自称为“青年法兰西”。
[60]指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所著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中的意大利姑娘。
[61]引用普希金的《乌云》一诗里的诗句。
[62]普通军人肩章表示毕巧林不是近卫军,因此受蔑视。
[63]帝俄军服纽扣根据番号刻有号码,此处同样表明不是近卫军。
[64]指普通步兵。
[65]一种利用风力而发声的弦乐器。
[66]一种四人成局的纸牌戏。
[67]英国作家笛福写的小说《鲁滨逊飘流记》中的主人公。
[68]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戏剧,形成于法国。内容大都表现抽象的善恶斗争,情节支配人物行动,并以华丽的布景,夸张的外部效果吸引观众。
[69]魏纳一般是德国人的姓,而伊凡诺夫一般是俄国人的姓。
[70]恩底弥翁是希腊神话中的牧人,以相貌俊美著称。
[71]歌德长诗《浮士德》中的魔鬼。
[72]西塞罗(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
[73]罗马占卜官主要从事神旨的阐释,其实他们自己既不信神,也不信自己的阐释,却装得一本正经,脸上毫无笑容,使西塞罗见了感到惊奇。
[74]阿基米德(前287—前212),古希腊学者,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
[75]欧美曾流行用黑色塔夫绸在妇女脸上做成黑斑,称为美人斑。
[76]俄语“物质”一词又可作“话题”解。
[77]指普希金的朋友骠骑兵彼得·巴甫洛维奇·卡维林(1794—1855)。
[78]欧洲古典剧一般都包括五幕,第五幕就是最后一幕。
[79]俄国杂志,1834年起出版于彼得堡,文章多充满小市民趣味。
[80]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著名统帅。
[81]引用格里鲍耶陀夫的剧本《聪明误》第一幕恰茨基的话,但在用词上与原话稍有出入。
[82]尼禄(37—68),古罗马皇帝,以暴虐、放荡出名。
[83]引自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
[84]塔索(1544—159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
[85]《吸血鬼》是当时流行的一本英国小说,主人公吸血鬼以残酷著称。
[86]华尔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小说家,诗人。
[87]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前44),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传说他忽视不祥预兆,终遭暗杀。
[88]滑铁卢是比利时的一个村庄,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这个村庄附近被联军彻底击败。
[89]一种纸牌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