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桥

宝桥

宝桥,又名倒桥、龙溪桥,位于宝桥村的龙溪之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长约4.8米、宽约2.7米,原为平板石梁桥。村因桥名。

桥周边地处通衢,是南北古驿道通往下廖(后改道三山、蕉岭)的重要中转站,油、盐、鱼、虾米、药材、京果等商贩云集,过往官兵络绎不绝,供应旅客茶点饭菜的店铺日多,逐渐形成村落。特别是宝桥一带,古树、古庙、古街串成一片,成为宝桥村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宝桥村有古谚“象身路,破腹街”,意即重要的官道过村,却常因龙溪大水阻隔,村民难以发财,桥修通后,才逐渐聚财。但因桥面较低,禁不住洪水冲击,多次倒塌,故宝桥又被戏称为“倒桥”。现溪上仍留有石桥构件若干,有的被修为水坝。据说巨大的桥梁来自青岩山,一路铺在圆木上滚运而来。1998 年扩建成新桥,基座抬高,改名龙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