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松桥
2025年11月01日
露松桥
桥为单孔石平桥,架设在龙泉溪上。旁边有一桥碑,碑文内容为“露垂天泽,松发地灵。地天交泰,元脉永兴”。露松桥自创造以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留驻此桥,咏诗作赋。
据说,桥由百丈禅师王木尊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9)。但是根据《竹景斋笔记》《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考证,百丈禅师生于开元八年(720)、卒于元和九年(814)。造桥时间与百丈禅师的生卒年对不上。
清乾隆三十年(1765),乡民李钦紫等人重建,并标景为“露松挂玉”。桥于20 世纪80 年代扩建寺院时拆除。碑在桥头岩石上,碑文为直行篆书,字苍劲古朴,每字20~26厘米不等。今碑座犹存,但碑已消失不见。
林墨翰《重复露松桥记》:
邑之景十有二,中有五峰岚横,曰云梯、贵品、仙冠、卧牛、莲花。其峰竞秀,渎为涧泉,有泰交之吉,因甃石为桥,则对麓隔水者,无事掷藜而跨矣 。又见露霭重重,松阴郁郁,得其名于即景中,此露松桥所由昉也。复为之偈曰:“露垂天泽,松发地灵,地天交泰,元脉永兴。”自古贞瑉有非风雨所能剥蚀者,至今犹得见之。举凡天下之迁穹而卜居者,莫不受荫斯,隐隐有微墙之思。泊乎国朝之初,竟为积水所冲,而此桥乃淹然圮,遂令山门有缺,水尾难收,因而今古改观,人文亦异,虽山川之变态使然,实议复之人谋未至也。紫等备而不力,数年来募建古剎并毓麟宫等,未遑及此。今此初春,与同事辈游咏于斯,因拭碑读偈,至“永兴”之句,不觉愕然良久,思欲募缘以复其胜迹,亦唯幸逢桥者有题桥之志焉。吾知天工可补,即山川亦为之效灵,行见脉聚气完,眠牛必滋乎丹露;水回砂绕,竹叶不茂如青松乎?从此泰交协吉,元脉永兴,真令露松名胜僧五峰而生色耳。若夫岁癸巳十月,余劝是事,且喜其桥之成也,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