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桥
2025年11月01日
七星桥
七星桥,又名仙桥,在集仙村东,横跨陈塘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集仙村李叔升与其母陈氏捐资建造。相传得仙人相助,故名仙桥,又称七星桥,村名出此。七星七孔石平桥孔宽4米,桥面宽1.2米,全长35米。1972年重建,单跨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宽6.5米。1998年,再次重建为单跨20米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桥梁,宽10.5米。 (见《长乐李氏谱志》记载)
村里流传着一个《仙桥的故事》:很早以前,金峰一带原是海。集仙是个小村庄,村东有一港道,水深河宽,无桥,往来都用小木船渡,很不方便。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村里有位富户李叔升,尚未成年。叔升的母亲陈氏是位寡妇,深明礼义,乐善好施,与儿子合计后,决定拿出一半家业,在村东港道上捐造一座七孔石长桥。工程开始后,当清理中间一个桥础时,修桥工人往下挖,总见不到硬地,简直像个“无底洞”。问过许多前辈与能工巧匠,都说从未遇见这种情况,谁也想不出办法来。这下母子犯愁了,中间桥墩砌不成,修桥就要半途而废。
一日傍晚,忽然有个须发雪白、手拄拐杖的老者前来乞讨茶水喝。陈氏见他神态举止不俗,捧上茶后,即把修桥中遇到的难事向他讨教。
老者听后便对陈氏说 :“这地方从前是海,此地有个龙道直通深海,所以这地方无论如何也挖不到底。但这不妨碍修桥事,砌墩时只需以旧木船堵其口,注上细沙,便可无事。”说完飘然离去。
陈氏母子依其所说,果然很快砌好桥墩,把桥修成了,非常壮。 回想白发老者指教事,认为一定是神仙相助,便取名仙桥。因有七孔,亦称七星桥。如今仙桥二度移址,成了一米的水泥公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