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吴航一十六桥小唱(三十六行于此竞争过)

附录2:吴航一十六桥小唱(三十六行于此竞争过)

吴航 张善灼

吴航背靠六平山、首石山,面向太平港,有许多溪流贯穿其间,风光秀丽,更因明初郑和舟师屡泊于此,又装点了城中的南山,使这座千年古邑更显得可爱。 《长乐县志》记载“十六桥头,桥桥新气色”,说明众多的桥梁已成为长乐县城的一条美丽风景线。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里的环境变化很大,但从这十多首民歌中,仍能勾勒出吴航古风貌的轮廓。

(一)太平桥

太平桥跨汾阳溪,桥道南北共东西。

今日桥面真闹热,番薯芋蛋摆满街。

太平桥曾名丰泰桥、观音桥。明隆庆五年重造后,改名太平桥。附近古迹有武官衙门、汾阳祖社、毓麟宫、成化阁等。桥边观音亭基座、前栏杆犹存。番薯、芋蛋是这里特产。

(二)迎春桥

迎春桥跨铁炉溪,溪水流到鳌头西。

当年桥边鼠船仔, 日日山货倒东街。

桥已湮没于地下,它与东街口只隔一道东(镇海)门。东街是古吴航三大集市之一(另两处是十洋街、坊口街)。古迹有五贤祠、陈瑞故居、陈省故居等,南城墙外地名叫下南边。

(三)享平桥

享平桥跨倒流溪,桥通岭口到岭西。

八十年前黄金地,南北乡贩“克”此街。

“克”是拥挤的意思。

享平桥原名利行桥。20世纪30代长乐未通公路时,在街一线集市比河下街繁荣。此处古迹有光明堂、梅峰寺等。因桥外地名是河头洋,从前舟楫,故疑倒流溪之“倒流”是“河头”或“道头”的谐音之误。

(四)资圣桥

资圣桥跨六平溪,溪水流向阜民西。

当年这桥架县后,桥边就叫作北街。

此桥早就毁了。

(五)阜民桥

阜民桥跨资圣溪,桥在县后下橹西。

旁边古迹城隍庙,半爿流水半爿街。

街就是城隍街,此处古迹还有资圣寺、熊公祠等。

(六)下橹桥

下橹桥跨资圣溪,水到城南转城西。

当年桥边有“猫览”,山珍海味摆满街。

“猫览”是海船。桥上建一座五显庙。古迹都宪坊、沙坊、旗下街等。

(七)达道桥

达道桥跨洽浦溪,溪水流到南门西。

桥是宋代的石拱,桥头就是兴贤街。

达道桥又名永济桥,是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所造的石拱桥,弥足珍贵。此处古迹有观察第、兴贤坊、文昌阁、夫子庙等。

(八)南阳桥

南阳桥跨洽浦溪,溪水流出阳春西。

今日桥边真热闹,郑和路延到此街。

南阳桥今仍在,在燃料公司附近。当时是在南城门内,所以此处古迹有阳春门(南门)、所憩亭,后祠山庙等。

(九)鳌峰桥

鳌峰桥下一条河,半爿有水半爿没。

半爿有条栽蕰菜,半爿没水栽绛桃。

鳌峰桥接近鳌头村,明代陈省在村中建别墅花园,有石船荷池等建筑

(十)普照桥

普照桥水来九溪,悠悠流到阳春西。

当年有僧来点塔,方便船货进东街。

普照桥又名红桥,宋代桥边建有泗洲石塔,夜点长明灯,故名普照,已废。

(十一)阳春桥

阳春桥水集各溪,溪水流到奎桥西。

中途渔村在浦尾,废村今变南大街。

阳春桥在南城门外,是利洋、井下、二、三、四都村民来城必经之路。奎桥,柴桥公路建后桥废。此处废渔村名南门村,住民有客鹊、猪猪、南门犬等。其信仰是泗洲佛,庙建在县医院东围墙外。桥于1958年至1960年期间被毁。南门村是明代陈省笔下吴航十景中“浦尾渔歌”的景点所在地。

(十二)永宁桥

永宁桥水集各溪,溪水流到马江西。

当年桥边多船坞,潘公桥到道头街。

永宁桥,又名庵头桥、潘公桥,今名奎桥,是进入河南街的起步点。这里地名叫吴航尾,雅名胜德境。这里是吴航历史上造船的大船坞,20世纪90代时,从旧民居中撤下了非常多的废船板。古迹有朱子祠、陈知县大厝、庵头渡、潘公渡、古造船坞、驻节亭、大王庙等。桥外还有大石板铺的石道到通龙桥(在一池壑附近)。

(十三)利涉桥

利涉桥水亦没溪,桥通道头铺城西。

南通中境吴航尾,而今统作河下街。

利涉桥在井银池路口,有池水通河下江。因桥面用三块石板铺成,所以桥南地名叫利涉铺,桥北叫三桥铺。古迹有圣娘宫、大王庙、大井、登文道、洪塘渡、孔子庙社学。河下街又叫河南街。

(十四)贵桥

贵桥桥跨柿浦河,桥边平政城门高。

桥外千帆云集地,三十六行于此竞争过。

贵桥所在的贵桥铺,是道头街、河下街及通往平政门内的大埕街的交叉点,所以又名三叉街,是旧吴航最繁华的地方。古迹有平政门、大玄帝庙、观音殿、山海牙店等。

(十五)柿浦桥

柿浦桥水来金斗溪,溪水流向河阳西。

旧时桥边有船仔,猴柿白菜倒满街。

柿浦桥上建有保生大帝庙。河边置一座四龙石碑帽,疑是郑和碑帽文物。

(十六)坞西桥

坞西桥跨金斗溪,溪水流到柿浦西。

当年桥边有船坞,史上繁荣坊口街。

坞西桥又名务西桥、克耀桥。此处古迹有柯岭古迹、五显庙、九德坊等。桥已湮没地下。

2021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