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青桥

取青桥

取青桥,又名青桥、桃坑桥,位于青桥村颐寿园南5米处。《福建通志·津梁志》 《福州府志》 《长乐县志》等史籍中有记载。南宋嘉泰二年(1202),乡民陈德初建。清咸丰间(1851-1861)里人陈际治重修。1981 年华侨陈贞銮、陈春俤重建。

在青桥村的公路未修之前,这座小小的取青桥是长乐南乡百姓前往长乐城区的必经之路,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

桥为石构梁墩桥,二墩三孔,长约10米、宽约3.3米,横跨龙溪,南北走向,连接新宁古道。上接董奉山涧水,下通桃枝湖。桥面由三条石梁铺就而成,一孔三条,共计九条。每条石梁约1米宽、4米长。桥墩约1.5米高,两头由约 1米长、宽、高约十几至20多厘米的石条整齐排列,横竖交叉成船型结构垒成,既坚固美观,又可减轻桥墩对水的阻力,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1981年重建时,在三条石梁上加宽1米、桥长13米、桥面宽4米。并铺上水泥,桥上加盖人字形木构架桥亭,桥两侧设座椅栏杆供村民休憩。一座古石桥以崭新的风貌继续造福于民。

800多年前,宋尚书张镇在天高云淡的秋日里,赴省城应试的时候,心有鸿鹄之志,途经这悠悠石桥,抬眼鸿雁高飞,俯瞰龙溪奔腾东流,一股豪情壮志不禁升腾于胸:此去应试,愿能考取功名,造福与民。 “取青紫如拾芥”,是他苦读诗书的人生目标。后人立石碑勒“取青”二字,就是纪念这一段佳话。可惜这块极具历史文物价值的石碑丢失于20世纪60、70年代。现在桥北头立着一块约2米多高的青石碑,上书烫金大字“取青”二字,是1984年腊月,乡人陈绳武请下洋村李庸生先生重写刻石。碑的另一面刻有“原里人张镇书”。

一座桥,一清官,写就一段历史,留给后人是永远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