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前的学校课程
学校应该教什么?应该怎样教?这是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因为如果可以构想出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可以学到的就会更多。如果学生愿意而非厌恶学习,那情况更会是这样。接下来我暂时假设已经应用了所能想到的最佳教学方法,需要考虑的只是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当我们思考一个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有些东西应该是尽人皆知的,而有些东西则只要有一些人知道就行了,别的人用不着了解。有的人需要掌握医学知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掌握基本的生理学和卫生学知识就足够用了。有的人要精通高等数学知识,但是对那些不怎么喜欢数学的人而言,明白一些最简单的原理足矣。有的人需要熟练掌握演奏长号的技巧,不过万幸的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练习这种乐器。总体来说,在孩子14岁之前,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那些所有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除了特殊情形以外,专业化教育应该在这之后进行。不过话说回来,发现孩子的特长,应该是14岁前教育的一个目标,这样孩子的特长就能够在今后得到悉心的培养。所以合适的做法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那些不太擅长某一学科的人,就不用继续深造这一学科了。
在确定了每个成年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后,我们还要确定一下各学科的教学顺序;我们这里应该自然地按照各学科间的相对难度,先教那些最容易掌握的学科。这两个原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时期的课程。
我这里有个假定,5岁的孩子已经知道怎样阅读和书写,这一点是类似蒙台梭利学校这样的幼儿园,或者任何以后建立的、更加完善的幼儿园应该完成的事。在幼儿园,孩子还掌握了比较精确的感官知觉,掌握了唱歌、绘画和舞蹈的基本功,拥有了跟很多孩子在一起时也可以专注于某项教育活动的能力。当然,5岁的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不可能非常完美的,所有的方面都需要在这以后的几年当中得到进一步的教导。我不觉得还不到7岁的孩子应该从事任何需要高强度脑力劳动的活动,但是如果拥有了足够的技巧,是能够极大地减少困难的。很多孩子视算术为畏途——我还能想起来自己就曾因为记不住乘法表而号啕大哭,不过如果循序渐进、一丝不苟,比如借助蒙台梭利教具,孩子就不会因为数学的深奥而有灰心丧气的感觉。不过,如果要掌握充分的算术技能,最终还是必须要掌握大量非常讨厌的规则。小学各学科要纳入一种旨在有趣生动的课程,这是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即便这样,出于某些实用方面的理由,达到一定程度的熟练还是有必要的。此外,算术可以自然地导向精确:一道加法题的答案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绝对不会是“有趣的”,也不会是“有启发的”。这让算术成为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它有什么样的实际用途。然而它的困难应该被周密地分成不一样的等级,化整为零、由浅入深,每次用在学习算术上的时间也不宜太长。
在我小的时候,所有学科里教学水平最差劲的是地理和历史。地理课让我打怵,历史课其实还可以忍受,然而那不过是因为我向来都喜欢历史。实际上,这两门课是可以教得让年幼的学生心驰神往的。我儿子虽然从来没有上过学,但是他的地理知识丰富程度却已经远超过他的保姆。他之所以具备了这些知识,是因为他喜欢火车和轮船,而这两样东西基本是所有的男孩都会喜欢的。他渴望了解自己想象中那些轮船所要走的航线,当我和他讲前往中国的各段行程时,他会听得全神贯注。而后只要他想要看图片,我就给他看沿途各个国家的图片。有时他非要翻出大大的地图册,在地图上查找相关的路线。他每年坐火车从伦敦到康沃尔两次,其间的旅途让他兴致盎然,火车都停靠哪些车站、各节车厢在什么地方脱离,这些他都如数家珍。他痴迷于南极和北极,同时还为为什么没有东极和西极困惑不已。
他知道法国、西班牙还有美国在大洋彼岸的什么方向,还对在这些国家能看到些什么颇为了解。所有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没有依赖大人的教导,而是他热切的好奇心的成果。一旦结合了旅行的观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对地理产生兴趣。如果我来做地理教师,我的教学将主要是这样的形式:主要通过影片来将旅行者的旅途所见展示,以图片和旅行者的故事作为辅助。地理知识是有用的,不过缺乏理智上的内在价值;但是在地理知识通过图片而变得十分生动直观时,它就具备了培养想象力的价值。了解了有的国家骄阳似火,有的国家地冻天寒,有的国家群山连绵,有的国家一马平川,了解了有黑色人种、黄色人种、棕色人种、红色人种还有白色人种,将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这类知识能够减少熟悉的周边环境对想象力的束缚,并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觉得远方的国家是真实存在的,否则如果不去实地旅行的话,这种感觉是很难获得的。因此,在幼儿的教学中,我要讲授大量的地理知识,我不相信孩子们会讨厌这门学科。随后我会发给他们一些书籍,这些书籍里包含图片、地图和世界各地基本信息,再让他们收集介绍各国特点的短文。
这些适合地理的教授方法更适合历史,不过孩子要年龄稍长些才可以学习历史,因为时间意识在早先还没有成熟。在我看来,孩子在5岁上下开始学习历史是有好处的,一开始可以阅读配有大量图片的名人逸事。我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就有一本讲述英国历史的图画书。马蒂尔达皇后在阿宾顿踏冰越过泰晤士河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后来18岁的我穿越泰晤士河时还有些紧张,总感觉斯蒂芬国王在我的身后穷追不舍。我相信,不会有哪个5岁的男孩会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事迹无动于衷。至于哥伦布的故事,或许更多的是属于地理的而不是历史的;我能够证实,未满2岁的孩子就会对哥伦布有兴趣,至少那些知道大海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孩子到了6岁时,应该已经能够学习世界简史了,给他用的书籍,差不多应该采用韦尔斯先生或者房龙先生那样的写法,进行必要的简化也可以,并配上图片,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影片也是可以的。如果孩子住在伦敦,那么不妨带他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各种珍禽异兽;不过我不会在孩子10岁之前带他去大英博物馆。教历史时一定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要将我们自己感兴趣的那些方面强加在孩子身上,直到孩子成熟到能够理解它们。孩子最初就对两个方面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一个是从地质时期到历史时期,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之类的总体进程;一个是出现饱含同情心的英雄人物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被他们当作戏剧故事来看。不过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观念,将其作为指导思想:进步是缓慢而曲折的,往往为我们承袭自动物那里的那种野蛮性所妨碍,但是通过知识,进步一点点地将我们引向对自身和环境的掌控。这一观念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整体,人类在同时和外部的混乱和内部的愚昧做斗争,微弱的理性之光越来越强盛、大放光明,将漫漫长夜驱散。应该将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隔阂视为愚蠢之举,这些只会让我们在对混乱和愚昧的斗争中分裂,而唯有这种斗争,才算得上真正的人类活动。
假设我来讲授上面的这些观念,我首先会给出关于这一主题的例证,至于主题本身,就算要讲,也会放在后面。我会展示寒风中的野蛮人瑟瑟发抖,啃食着地上野果的情景;我会展示火的发现还有其影响,与此相关,正好说一说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会展示农业在尼罗河流域是如何开端,还有羊、牛和狗是如何驯化的;我会展示船舶的发展历程,从独木舟到巨型邮轮,还有从穴居人的部落到伦敦和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城市是如何发展的;我会展示古希腊的昙花一现、古罗马的波澜壮阔、中世纪的暗无天日,还有科学的翩然而至。所有这些内容,即便是对十分幼小的孩子,也可以将具体的情节讲得引人入胜。我不会避而不谈战争、迫害和残暴,但是我不会赞赏那些军事上的胜利者。我的历史教学里面,那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消除人类内部和外部黑暗的人——佛陀、苏格拉底、阿基米德、伽利略还有牛顿,以及一切帮助我们掌控自身或者自然界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因此,我准备树立这样的观念:人类是拥有高贵而壮丽的使命的。倘若我们重蹈覆辙,实施战争还有别的野蛮行径,就是背离了这项使命;我们只有在增进人类的支配能力上为世界做出贡献时,才算得上不辱使命。
在校的头几年,应该为舞蹈的学习留出一定的时间,舞蹈不仅可以为孩子们带来非常大的快乐,还会对身体和培养美感有很大的帮助。学会基本的动作之后才能够教集体舞,这是一种易于幼儿理解的合作方式。唱歌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唱歌应该比舞蹈开始得略晚一些,因为它首先不像舞蹈那样可以提供运动方面的乐趣,而且唱歌的基本功练习更难。尽管也是有例外存在的。大部分儿童都很喜欢唱歌,而在学会了儿歌以后,应该让他们学习真正的优美歌曲了。先败坏孩子的品位,而后又试图高雅,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充其量能够使人变得装腔作势。和成人一样,孩子们的音乐才能也是差距极大的,所以,一定要为从较高年级里挑选出来的一部分孩子,开设难度更高的唱歌课程。对这些孩子而言,唱歌不应该是强迫的,而应当是自愿的。
文学教育是一件很容易犯错的事情。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掌握了大量和文学有关的知识,比如知道了诗人的年代及其代表作的名称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要是可以被编成手册的东西,都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熟读一些范文才是重要的——这种熟读不仅可以对写作方式构成影响,还会对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过去,英国儿童在这方面从《圣经》中受了益,后者无疑对散文风格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现代儿童能熟知《圣经》的非常少。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背诵,文学作品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过去提倡将背诵作为训练记忆力的方法,然而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它在这方面的效果微乎其微——如果不是完全没有效果的话。现代的教育家越来越不重视背诵,不过我觉得他们是不对的,这并非因为背诵对记忆力的提高有什么好处,而是因为它具备美化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言辞应该是思想的自然表达,不应该刻意求工;然而在一个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审美冲动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点,我相信一定要培养一种只有通过熟知文学佳作才会产生的习惯。这就是我认为背诵重要的原因。
但是,只是记住“慈悲并非出自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落凡尘”“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无非是一些演员”之类的套话,会让大部分的孩子觉得厌烦还有做作,从而无法实现背诵的目的。将背诵和表演结合起来的做法更好,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喜爱表演,于是背诵就成为孩子进行表演的必要手段。孩子在3岁以后就喜欢扮演角色,他们这样做是发乎自然的,然而倘若教给他们更加精巧的表演方式,他们会欣喜异常。我还记得自己表演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吵架的一幕,朗诵下面这句诗时那种强烈的愉悦:
我宁愿做一条向月亮狂吠的狗,
也不愿身为这样一个罗马人。
参演《裘力斯·凯撒》《威尼斯商人》或者别的适合的剧目的孩子,不仅可以把握他们本身的角色,也可以了解大部分别的角色。剧情将会久久地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并让他们津津乐道。文学佳作终究还是以怡情为宗旨,如果孩子们无法从中收获乐趣,也就没什么可能从中获益。所以我认为,儿童早年的文学教学,应该只是学习角色扮演就可以了。此外,孩子应当可以自愿地从学校的图书馆借出色的故事书阅读。现在人们为孩子们写的读物愚蠢而又滥情,这是对孩子的敷衍和侮辱。这一点,只需要对比一下《鲁宾孙漂流记》的郑重态度就清楚了。不管是对待儿童还是别的事情,滥情都是不具备设身处地的同情心的产物。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觉得稚气是可爱的,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尽早地学会像大人那样行事。因此,儿童书籍绝对不能用稚气的方式,来表现一种看起来迎合、实际是倨傲的快乐。很多现代儿童书籍愚不可及、矫揉造作,着实令人作呕。它们或者让孩子陷入闷闷不乐,或者让孩子在心智的成长方面迷失了方向。所以,最好的童书应该是那些虽然是为成年人写的,但是刚好也适合孩子的作品。是为孩子写的,不过成年人也爱不释手的书籍,比如利尔和刘易斯·卡罗尔的作品,只能是一种例外。
怎样学习现代语言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童年时期能流利地掌握一门现代语言,到后来就再也不能了。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在孩子小的时候教授语言,如果条件可以的话。有的人会担心如果过早地学习外语,是否会对掌握母语造成影响。对这个我不以为然。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虽然在幼年时就学习了英语、法语还有德语,但是并没有影响他们在俄文上拥有高超的造诣。吉本用法语写作挥洒自如,但这并没有对他的英文风格造成破坏。在整个18世纪,任何一个英国贵族年少时都要学习法语,还有很多人学习意大利语,然而他们的英文水准远超他们的现代后裔。如果一个孩子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人说话,那么他那种设身处地的本能会避免他混淆了各种语言。我小时候是同时学的英语和德语一直到10岁,我和保姆还有家庭教师说话都是用德语,随后我又学了法语,并用法语和私人教师、家庭教师说话。我从来没有将这两种语言和英语弄混过,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人际关系里的。在我看来,如果要教一门现代语言,应该选择以它为母语的人作为教师,这不仅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还因为和母语相同的人讲外语相比,孩子同外国人讲外语会更自然一些。因此我认为,每个小学都应该有一名法国女教师,条件允许的话也应该有一名德国女教师,一开始的时候是个例外的时期,她们不必正式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教孩子们,而应该和他们交谈,一起做游戏,并让他们对话语的理解和回答来决定游戏的胜负。她可以从“雅克兄弟”和“在亚维农的桥上”开始,一点点进行较为复杂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既没有任何精神上的疲倦,又充满了表演的乐趣。另外,和任何以后的时期相比,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效果都是最为理想的,并可以节省宝贵的教育时间。
成长到14岁的前几年,比如12岁,才可以开始讲授数学还有自然科学。当然,这里我假设孩子已经学过了算术,并且某些有趣话题,诸如天文和地理、史前动物、著名探险家等,已经在学生中间自然而然地流行了起来。不过,我眼下考虑的是正式教学——代数与几何,物理和化学。一部分孩子是喜欢代数与几何的,但是大部分学生是不喜欢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完全算在不当的教学方法头上?对此我是颇为怀疑的。理解数学的能力和音乐才能一样,主要是一种天赋,我确信具备这样天赋的人凤毛麟角,甚至即使具备中等天赋的人也没有几个。即便这样,为了发现那些数学天才,还是应该让所有的孩子都去尝试一下数学。而且就算有些学生对数学只是浅尝辄止,他们依然会从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中获益。良好的教学方法,基本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明白几何的原理。代数则不一样,它比几何更加抽象,那些思维无法脱离具体事物的人是根本理解不了它的。如果教学得当,喜欢物理和化学的人可能会多于喜欢数学的人,虽然这种爱好仍然只存在于少数年轻人当中。12岁到14岁这一年龄段的数学还有自然科学教学,应当都只限于发现孩子是不是具备相应的天资。当然,这并非一下子就可以弄清楚的。起初我很不喜欢代数,不过后来我在这方面表现出了一些才能。在有些事例中,孩子到了14岁还无法确定他是否具备才能。如果是这种情况,还应该将对孩子的试验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14岁时就能下定论了。有些孩子确凿无疑地喜欢并在这些学科上表现出色,其他孩子则厌恶并在这些学科上表现很差。
一个聪明的学生却不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或者一个有些愚笨的学生却喜欢它们,这样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这些关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古典学科。12岁到14岁这个年龄段,拉丁文教学应该只到这一程度:足以显示出哪些孩子对这门学科非常喜欢,并在这一方面具备天赋。在我看来,到了14岁,应该按照学生的爱好和天资,开始施行具有一定程度专业化的教育了。在此之前的最后几年,应该用在将随后几年里要专攻哪一学科这件事弄清楚。
户外活动教育应该是在整个小学期间持续进行的。对富家子女而言,这件事不妨交给他们父母去做,不过对于别的孩子而言,学校就一定要部分地承担这个重任了。我说的户外活动教育指的并不是游戏。当然游戏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公认,不过我考虑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和农业生产过程有关的知识、对植物和动物的熟悉、园艺技能、到乡间观察的习惯,等等。我惊讶地发现,城里人搞不清楚指南针上的方向,对太阳的运行路线一无所知,甚至都找不出房屋的背风面,甚至有些连牛羊都具备的知识,城里人都缺乏。这是完全在城市生活的结果。如果我说这就是工党无法在农村选区获胜的原因之一,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未免有些荒唐。不过这绝对是城市人和所有原始而根本的事物彻底绝缘的原因。这让他们的人生态度变得浅薄、琐碎、轻浮——固然并不是始终这样,但也是常常这样。季节和气候、播种和收获、作物和牲畜,都跟人类有重要的关系,只要我们无法彻底地脱离大地,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亲近并熟悉它们。有了户外活动,孩子们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全部获得,户外活动还对健康很有好处,只是因为这个,这些运动就是值得从事的。城市的孩子去了乡村时那种欢呼雀跃,是一种巨大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表现。只要这种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教育制度就不能称为是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