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的构造与种类
第二节 笛子的构造与种类
笛子大多用竹子做成(也有用铁管、铜管、铝管或塑料管做的)。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6个发音孔和2个后出音孔(又称穿绳孔),有些笛子还带有前出音孔(又称调音孔)。
笛子的种类很多,有C、D、E、bE、F、G、A、bB等各种调的笛子。但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曲笛:笛身长,内径较粗,多为C调或D调(第三孔作“1”),它发音浑厚、饱满、纯朴、清脆、秀丽,不但在江南丝竹乐和昆曲的伴奏中用得很多,而且也是一种常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笛子。
(2)梆笛:笛身较短,内径较细。多为G调、A调或F调(第三孔作“1”),它发音高亢、明亮、辽阔,因为过去多用于北方梆子戏曲的伴奏(如秦腔、河北梆子等),故被称为梆笛。梆笛用途极广,除戏曲伴奏外,在歌舞伴奏、合奏、重奏中起重要作用,也是一种用之较多的独奏笛子。因为它音色明亮、圆润,高而不刺,低而不暗,吹笛爱好者大多喜用此种笛子。
(3)中音笛:曲笛和梆笛之间,还有几支不同调的笛子,如bE、E、F等,这些笛子的长短、粗细、音域、音色特点等,都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一般称为中音笛。可用于伴奏、合奏及独奏。
(4)短笛:梆笛以上还有bB、B、C等几个调的高音小笛,笛身短而细,发音高亢。高音区有些尖刺,低、中音区有些薄而飘,所以独奏很少使用。小型乐队中也较少使用。但在大型乐队的合奏、伴奏中却经常使用。它音色明亮突出,有种特有的风格色彩,效果很佳。
(5)箫笛:曲笛以下还有A、B,bB、G、F几种调的大笛子。笛身特长,内径很粗,发音比同调的短笛、梆笛低一个八度。音色浑厚,深沉、优美,声似洞箫,故称为箫笛(也称为横箫)。此种笛子最善长表现古雅纯朴的乐曲。日常基本练习中,可用它作长音练习,对运气和美化音色大有益处。
由于箫笛笛身特长,音孔的距离太开,把位太大,有些人不便按孔,所以就有不少人把箫笛的6孔改开为8孔。
(6)弓笛:弓笛是我在四川大足石刻“仙女吹笛”和有关资料的启示下,几十年来研究的成果。由杨声先生制作而成。由于它的外形似弓,而“弓”之发声又近似“宫”。弓之形,宫之韵,故定名为弓笛,内涵为雅而秀丽、安静优美、浑厚圆润的“宫乐”之意。此笛80年代后期推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畅销国内外,现已获国家专利和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
除以上几类笛子外,还有一些色彩性的小笛,如“口笛”、“侗笛”、羌笛”、“口哨”、“伸缩笛”等,因这些笛子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目前还不能广泛地运用,故不一一介绍。
现将各类笛子的实际音域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