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吐

一、单吐

“单吐”用途很广,在吹奏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单吐技巧并不十分困难,许多初学笛子的人都可以本能地吹奏吐音。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不少吹笛者就忽视了对这一技巧的研究和练习,往往吹奏了数年之久,还感到自己还存在着舌头不灵活、发音不干净,不准确、不能快吐等缺点。

乐曲的风格和情绪多种多样,如果我们只使用一种单吐法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单吐技巧来丰富笛子的表现力。单吐有多种,现将用途最广的三种介绍如下:

1.舌单吐

用舌尖的伸缩弹动而形成的单吐,是一切吐音的基础。它最适于吹奏强、顿、结实、有力的音或乐句。依靠气息和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嘴唇,当舌头顶住牙齿和嘴唇后迅速收回时,口腔便发出了“吐、吐……”的音,这种发音法便称为舌单吐,通常简称为“舌吐”。

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先吹低音,练到一定程度时再吹高音。同时先把速度放慢,然后逐渐加快。

练习舌单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吐音时,“风门”要加强控制,使气路畅通而集中,上下嘴唇不可抖动。

(2)舌尖向前冲击时,只能稍稍超出于牙齿顶到嘴边为止,不可将舌尖伸出唇外。因为舌尖伸出唇外会使笛音呆板、僵硬、发刺、发沙而失去弹性,失去共鸣。

(3)尽量不要换气,尤其要防止吐一下换一口气的毛病,这样不但容易疲劳,而且也影响舌头动作的速度。

(4)要准确地吹出音符的时值。

(5)吐奏过程中,小腹(丹田)要加强控制。

2.气单吐

“气单吐”也是单吐的一种,通常称“气吐”。在使用上不像舌单吐那么广泛。但是在某些乐曲中偶尔使用一下,却能使听众感到新鲜。

练习方法是:首先练习小腹动作和气息冲出动作的配合。小腹突然往里收,气息就受压而出。气流出来时,好像我们日常去吹灰尘一样,把两腮往里收,舌头用力往后收,气流冲出时,口腔发出类似“夫、夫……”的声音。要依靠小腹的运动(往里收),把气息从肺部、口腔压出,直接送入吹孔。

气吐发音浑厚而圆润,多和“历音”、“迭音”的指法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气吐不适用于快速的乐曲,常用于速度较慢的单音和乐句开始的第—个音。

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气流出来要集中,同时还要有力。

(2)舌头往后收时,只能使下颌扩张,不能影响嘴形。

(3)小腹(丹田)的运动动作不可过大,同时也不能过松,要保持必要的控制。

3.唇单吐

“唇单吐”简称“唇吐”,它的奏法是,把上下嘴唇合在一起,同时收紧两腮,然后用口腔的气息把它们冲开,就在这上下嘴唇分开的同时,便会发出“普、普……”的声音。

唇单吐在民间演奏中,特别在一些戏曲的伴奏中使用较多。它的特点是似吐非吐,似连非连,发音清脆、圆滑、干净。适于表现一些优美、细腻的乐曲。

练习唇单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下嘴唇分、合的动作不可过大。

(2)上下嘴唇要自然地分合,嘴部肌肉要松弛,不可过于紧张或过于用力。

(3)气息冲出时,力度要均匀,尽可能使气息集中地从风门送入吹孔,以免浪费气力,影响音质。

(4)每一口气的流出都要有所控制,千万不能使气量过大。因为气量过大,发音就必然很响,使音质发生变化,失去唇吐音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5)吹奏唇吐音时,小腹(丹田)要保持控制状态,不能松动。将储气的位置往上提至胸腔(肺),来缩短气的运动线,减弱气的冲击力。

以上几种单吐吹奏技巧,可以从音阶开始,由低音到高音,由慢到快,逐步练习。开始时可每拍吹一个音,如:img126……,然后进展到每拍吹两个音,如:img127……,待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选一些简单的乐句、乐段进行练习。也可以用各种单吐技巧去吹奏同样的曲子(气吐例外)。这样,也就可以从中体会和辨别出各种单吐技巧的不同特点和表现方法。

下面的练习曲,都应以舌单吐来作为主要练习,它的用途很大,表现力也很强,是一切吐奏的基础。一般来说,只要舌单吐吹好了,练到“家”了,唇吐、气吐等便可迎刃而解,一学即会。

“T”为单吐的符号,每个符号吐一下。

img128

此练习在干净、有力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快些。要特别注意同音连线的使用。如img129。只由前拍的相同音延长即可,不要另吹,更不应再吐。

img130

演奏提示:

在单吐练习中(包括一切吐奏练习)要特别注意两点:1.舌的弹吐动作与气息的配合要密切适当。不能舌动气不来,或者气冲舌不弹。2.嘴吐与手指按闭音孔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可指动舌不吐,或舌吐指不移。只有完全一致,才能发出准确、干净、富有弹性的音来。

在下两条练习中,第一拍的连线要吹清楚,要吹得强一些(第一个音可用吐奏)。第二、第三这两拍的音都用单吐,决不能全都奏成吐音,或都奏成连线音。练习时,由慢逐渐加快,尽量做到又快又清楚。

img131

img132

注意换气,要敏捷、快,不能因换气而影响节奏的稳定和音符的时值。

img133

img134

演奏提示:

1.要特别注意单吐与连线换的标记。

2.反复奏第二次时,奏到此“img135”处跳接,img136不奏。

img137

img138

img139

演奏提示:

1.曲中高低音大跳变化要与“口风”的急缓、软硬密切配合。

2.“风门”的变换要于乐曲强弱、高低的变化要求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