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式

一、立式

练习或上台独奏时,应采用立式。站立时,身体应稍稍侧向右方,面部向正前方,两眼平视(如反手持笛时身体应稍侧向左),胸部自然挺起,小腹不可外凸。两脚自然分开(两脚相距约18~20厘米),呈侧向右前方的小八字形。两腿不要弯曲,要自然放松,两肩不要耸起。右臂自然地向上抬起,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闭第一、二、三音孔。拇指托于笛身下方(第三、四音孔之间),小指自然放置(也可以按在笛身上)。左臂自然抬起,用左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闭第四、五、六音孔,拇指托于笛身下方稍稍偏外的地方(在吹奏曲笛、箫笛时,可将笛身托于左手的“虎口”处,这是因为曲笛比较长,音孔与音孔间的距离较远,左手用“虎口”托笛身,便于“大把位”的按孔),小指自然放置。

将笛子靠于嘴唇下面。吹孔对正嘴唇正中处,笛身与嘴唇要保持平行,吹孔要尽量与鼻尖、人中穴、唇中央成一直线,将下嘴唇放在吹孔大约1/3处,整个笛身微微向右下方倾斜(即向笛尾部倾斜)。随着笛身的倾斜,由于嘴唇与笛要保持平行,所以随着笛尾的下斜,颈部也应自然适当地略为倾斜。不然,由于笛尾下斜而头颈却正直着,致使唇与笛身无法保持平行,进而影响气息的灌入,使笛子的音色、音量受到影响。

持笛方法有正手和反手之差。正手就是指通常绝大多数吹奏者所习惯的笛尾朝右的演奏姿势。反手即笛尾朝左的演奏姿势。两种持笛法,应以正手为佳。反手不利于学习和借鉴别的乐器。但已习惯于反手演奏的人,也不必再强行改为正手。本书中的论述及谱例均以正手持笛而言。

手指按孔方法也可分为两种。为讲解方便,将这两种持笛法定名为“开放式持笛法”和“卧指式持笛法”。

1.开放式持笛法

(1)将吹孔对准风门(双唇正中处),笛尾向右。

(2)把笛身平持,尾部(出音孔那一头)略向下斜。

(3)持笛时,上把位(即四、五、六孔的按指)大拇指平托于笛第六孔前面外下侧处,其他三个按孔的手指自然平伸,用指的第一节(即指肚)按闭音孔,手心向里。手指按闭音孔要严紧不能漏气,但也不可按得过紧,过于用力,手指僵持不灵活。小指自然放置,不要靠在笛子上。下把位(即一、二、三孔的按指)的大拇指平托于笛子三、四孔之间下端的适当处(正下方略里侧),一、二、三孔的按指要自然平伸,用指的第一节指肚按孔。小指自然放置,有时可贴在笛身上(吹上把位三个音孔的音时,此小指可贴于笛身,帮助持笛),手心向外。

2.卧指式持笛法

卧指式持笛法,只是上把位持笛方法与开放式持笛法不同。

用按闭上把位的那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即左手的虎口),夹托于笛身的第六孔上方(注意大拇指的指尖不得高出于笛身上端)的适当处。四、五、六孔的按指自然地向下弯曲,用指肚(即第一指节靠前一点)按孔,小指自然放置,但也不要贴于笛身。手心向右方(即向笛尾方向)。

两种持笛方法各有长处,但相比而言开放式持笛法更为优越。它能更好地解放各手指,使之灵活快速滑奏、颤音等。但此种方法不适用A、G以下的大笛子(即箫笛)。吹奏大笛子时使用“卧指式持笛法”比“开放式持笛法”更能拉开和扩大指距,较方便易持。吹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