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捋颤音
三、捋颤音
在吹奏管子和另一些民族管乐器的技巧中,有一种用手指轻沿乐器的某个音孔,上下急速抹动的演奏技艺,名曰“捋颤音”,也有人称它为“飞指”。
捋颤音,在实际演奏中用途并不多,但使用恰当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捋颤音只能在第三、四、五,六音孔发音时使用,第一、二音孔发音时不能使用。因为这时两只手的手指都要按孔,不能捋动。
捋颤音的演奏方法是,右手的三个手指在开放的音孔上左右抹动。如我们吹奏第三孔的“1-”,这时右手各指轻轻按在音孔上,然后左右迅速抹动即可。假如是第四孔或第五、六孔发音,就将右手跳进到左手的把位上去,用同样方法抹动即得。这种技巧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好似群鸟齐鸣,给听众一种新颖的感觉。
捋颤音多用于热烈、豪壮、奔放的情绪。在山西、河北、内蒙等地的民间乐曲演奏中常能见到。现代不少独奏曲中也都用了这一技巧,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捋颤音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花舌、喉音技巧联合使用,都有很好的效果。它的演奏符号我把它标记为”如与花舌或喉音联合运用,符号可标为“
”或“
”即可。如下例:(小工调)。
这一技巧如用得恰当,确实能收到满意的演奏效果。但是,这种技巧在一首乐曲中不可过多地反复使用,更不宜长时间的连续使用。因为它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不规整的,用多了会影响曲调的完整和演奏效果。
练习捋颤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持笛身的稳定和基本平行,不能抖动,不能过度的上下倾斜。
(2)捋颤时三个手指要横向距离相等,并保持稳定不变。要似挨非挨,不能高低不齐,横向间距不一。否则不但影响手指和腕的灵活自如,而且还会影响音准和音质。
(3)要用自己的耳朵判断所奏出的音响效果,来确定手指行速的快慢和按孔的多少。因为按孔的比例多了会影响音高,按少了捋颤效果又不佳。一般要求快而匀,花而不杂,响而不噪,弱而不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