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的识别和演奏
第十节 工尺谱的识别和演奏
工尺谱是过去民间艺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谱法,它不但运用于笛子演奏,而且唢呐、笙等一些民族乐器也常以此记谱法,口传心授传艺于人。但是,工尺谱因为有不易辨认时值,不易识唱,不易固定音高等许多弱点和麻烦之,所以就逐渐被简谱和五线谱所代替。不过,目前还有一些老艺人熟识和惯用它。今天作为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民族乐器,了解和熟识工尺谱,将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民间音乐,无疑会带来方便和好处。
工尺谱中,调的标记共分为“小工调”、“凡字调”、“六字调”、“正宫调”(也称五字调)、“乙字调”、“上字调”、“尺字调”。这些调的标记不像现代音乐中标记的“A、B、C……”调名那样有固定的音高。它是以乐器上的指法来定调的。“A、B、C……”调与工尺谱调的标记,不同之处就在于——现代的“A、B、C、D……”调,只说明音(调)的高度,而并没有说明在乐器上的指法是什么,而工尺谱的调,却说明了具体的指法,而并没有说明音的固定(实际)高度。比如笛子独奏曲《赛马会上》,现代标调应是1=C,就是说此曲的“1”音是C的高度,全曲为“C调”。可它并不能说明用什么指法去吹。所以常常曲作者都在1=C的下面,还要同时标明“开第六孔作‘1’”,或全按为“”。如用工尺谱的标调方法,这个第六孔作“1”(即全按为“2”)就是正宫调。我们在曲首上如只标明正宫调,那将知道此曲是用第六孔作“1”来演奏,可是并不知道这个第六孔的“1”音,实际音高是什么。进而也就无法得知此曲应用什么笛子去吹奏。
也就是,工尺谱的小工调是笛子的第三孔为“1”(全按为”),而这个小工调不论在“D、G、A、E……”任何笛子上,只要第三孔作“1”就都称“小工调”。所以这个小工调可能是D小工调,也可能是G小工调或C小工调……
现列表如下:
工尺谱、简谱调号标记对照表
此表以传统的六孔笛子为例,所列音域是常用音域。
工尺谱的唱名(即音符的标记),不像简谱用的是阿拉伯字1、2、3、4、5、6、7,而是用固定的汉字来代表的。它和调的标记一样,也是只说明了唱名,并不说明固定的音高,也不说明固定的音孔指法。现将常遇到的两组标记法与简谱对照列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如果成曲调应是:
大家可以看出,唱名是固定不变的,然而音高却是可以随调变化的。像简谱一样1(dāo)2(lāi)3(mi)4(fā)5(sāo)是唱名,不管在什么调里,这个永远不会变。工尺谱的汉字如合、四、上、尺,不论在什么调中都永远是合、四、上、尺(即简谱的“1 2”)。比如小工调的“合”应是筒音,而正宫调的“合”就应在第三孔。乙字调的“合”又应在第四孔。
鉴于简谱与工尺谱标调中的各自优缺点,也为了大家学习研究的方便,我们在书里,在以下所有的曲目中,都采用现代简谱与工尺谱的综合标调方法与指法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