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一、中学生的困惑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近年来曾经为中学生开辟过一些专栏,选登了中学生们的不少文章,还举办过一些有意义的专题征文活动。同学们在文中谈到个人的理想、抱负,对社会、家庭、学校存在问题的意见,以及个人在成长中遇到的许许多多欢乐与苦恼的事情等。读来虽不免带着些稚气,但其心皎皎,其意切切,其情真真,甚是动人。这使我们感到,我们的许多教育方式,违反了同学们的心理特点,伤害了同学的情感,压抑了他们的个性,总是迫使他们按照成人划定的道道走,否定了他们的“自我”。从而使他们的个性萎缩、退化,不能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显露各自的才华。当然,这就势必影响多层次、多维度出人才。听听一些中学生对他们心中苦恼的诉说,很值得我们深思。下面是两位中学生的对话:
甲:现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厌学的浪潮,社会上有些人,甚至有些弃学的少年儿童,读书不多,挣钱不少,这对社会和在校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波。难道读书真的无用吗?
乙:是的。现在人们不是常说:大学毕业就失业,竞争激烈,找工作难,找好的工作更难……于是,对前途的困惑很强烈。
甲:我总感到,这是市场化的必然现象。人才也需要竞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点什么,才不虚此一生。
乙:很对。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我。可是,我又总感到我们的命运没有操在自己手里,一切在受别人的安排:学习、活动、读书、爱好,甚至连业余时间都被编排得满满的。我们就像个木偶,没有自己的个性,每天两点一线,一举一动都受别人操纵。没有自己的眼睛,没有自己的思维,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自己的交往,甚至没有自己支配行动的自由。这样,我们又怎样去自立,去开拓,去独立思考去创造呢!我要读书,但我更要独思和个性。而在我们学校,仿佛只有俯首贴耳、埋头背书者,才是好学生,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或歧视。对这种学生生活,我越来越厌烦,在我这个想学的学生身上,也开始闻到了“厌学”的气味!
甲:深有同感。我为我们的明天和国家的未来担忧。现在的教育不是面对全员,为多出人才、出各种人才服务,好像是在为“最佳”出路培养人。某些老师和家长寄希望于孩子的,是高考分数,考上名牌大学,他们就大功告成,责任尽到,心安理得了。而我们个性的发展,才能的开发,作为的有无,品德的好坏等,仿佛是无关紧要的。
乙:言之有理。我认为这样培养我们是本末倒置了。师长们天天在号召我们成长,成为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可是,实际上却把我们捆得死死的,不给我们发展个性的机会,总让我们按照他们的设想走,这样,只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古一路,千人一面,越学路越窄,越走个性越受到压抑,情绪越低落。
甲:说到这儿,我真想大声疾呼:还我个性。请社会、学校、家长理解我们,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做自己命运的船长吧!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两位中学生的对话有何感受,引起了你们什么思考?对于他们要求解放个性的呼吁,我们深表同情。这个呼吁值得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家长们的深思。不要磨掉青少年个性的棱角,使他们成为唯唯诺诺的人。
二、重视个性的发展
什么是个性呢?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非常复杂的,它既包括一切人所共有的心理特点,如每个人都有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有自己的民族感情、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也包括每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有人视觉感受性高,有人听觉感受性高;有人形象记忆好,有人抽象记忆好;有人思维深刻灵活,有人思维肤浅呆板;有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有人情感内向,离群索居;有人坚强果断,有人优柔寡断;有人兴趣广泛,有人兴趣狭窄;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勤劳,有人懒惰;有人志存高远,有人胸无大志等等。
所有这些共同的心理特点和独特的心理特点,便组成了每个人总体的精神面貌,也就是个性。共同的心理特点和独特的心理特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总是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而每个个体独特的心理特点,又是在共同心理特点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平时所说的一个人的个性怎样,主要是指个性的独特性一面而言。
由于人的个性独特性不同,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因此,人的个性表现千差万别,这就是个性差异。
青少年朋友们,许多在学业、事业上做出成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体验,那就是:人要有点精神。这个“精神”就是指个性。人生价值的表现,主要决定于一个人个性精神的表现。个性顽强,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人生就有价值;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人生的价值就渺小。人生的价值绝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应以对祖国和人民有无贡献为尺度。
要发展个性,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挣脱来自内外部的束缚,摆脱旧我,铸造新我。扬弃自己个性中软弱无能的一面,志存高远,追求真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这样,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佳位置。
哥白尼曾讲过一句名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一个人在发展中,要学会自己把住自己命运航船的舵柄,不向任何困难和偏见屈服。世界著名大音乐家贝多芬,早年失父,17岁丧母,一生坎坷。30多岁又失去听力。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不消沉,不气馁,直至去世,始终顽强地坚持生活和创作。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么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生活的时代远非贝多芬时代所可比。今天的时代,是高科技、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国家经济腾飞的时代,它必然地要求人的个性进一步得到解放、完善、和谐与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塑造、完善自己的个性,像贝多芬那样,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不向困难、厄运、偏见屈服,走自己的路,你们都将会成为祖国有用之才。在此,也深切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来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解除不必要的束缚、禁令、包办和关怀,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自己设计自己,像雏鹰那样,去凌空展翅,锻炼自己的翅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