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能变的火焰
2025年09月10日
长度能变的火焰
现象:试管中被点燃的乙醚火焰,其长度能改变。
做法:表演前,表演者取两只150毫升的小烧杯,分别倒入80毫升左右的水。然后在第一只小烧杯中加入15克的氢氧化钠(如在冬天,可放20克左右),在第二只小烧杯中加入30克的硝酸铵,用玻璃棒搅拌,使加在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迅速溶解。接着再取一支试管,在试管中注入10毫升左右的乙醚。同时准备一个木夹和一盒火柴。表演时,表演者把这些准备好的东西放到桌上,对观众说:“这支试管里放的是乙醚,这两只烧杯里放的是两种液体,下面我用这些东西来表演一个节目。”说完,表演者用木夹夹起试管浸入第一只小烧杯中,轻轻晃动,当看到乙醚液中产生较多的汽泡时,用火柴在试管口引燃。观众立即看到,试管口喷出一条长长的黄色火焰,当表演者用木夹将试管提出烧杯时,火焰就逐渐变短,将试管再浸入烧杯中时,火焰又渐渐变长,如此可以反复多次。接着表演者把试管浸入第二只小烧杯中,观众看到火焰渐渐由长变短,又从短变到完全熄灭。
原理:乙醚是易燃的物质,其沸点仅为34.5℃,一旦加热到该温度,它便沸腾汽化了,它的汽化气体遇到明火之后就会燃烧。乙醚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汽化得就越快,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就越长;环境的温度越低,汽化得就越慢,燃烧时的火焰就越短;当环境的温度低到乙醚不能挥发的时候,燃烧就中止了。第一只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使烧杯中的液体温度达到50℃,完全可以使乙醚沸腾蒸发。第二只小烧杯中的硝酸铵在溶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烧杯中的液体温度接近冰点,足可使乙醚中止汽化。因此被点燃的乙醚火焰才有上述种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