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的鸡毛掸

图80

图81

由于盘面的中心开口处和抽屉边均画上黑色,观众却误认为是装饰花纹了,殊不知魔术中的装饰线条不单是为了美观,而往往起着掩饰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观众自己的眼睛常会欺骗自己,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受骗呢?

一只眼睛与两只眼睛看出来是不同的。手拿小棍去穿一个小圈,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如果蒙上一只眼睛就不那么正确了(图82)。

图82

此外,直线与横线也能造成长短不同的感觉,图83中,A组线条与B组线条长短相等,ab与c长短相等,C块与D块面积相等,但由于安排的位置不同,看起来长短宽窄也不同。

图83

放的位置不同,也造成大小、长短不同的感觉。如图84的左上角af与bf,左下角ac与cb,都是一样长的。右面两个扇面也一样大小,但看起来是有差异的。

图84

色彩不同也能造成面积大小不同的错觉,图85中黑色的方和圆,看起来显得小一些。

图85

以纹路斜向造成的错觉,图86中,左面的粗黑线实际是平行的,右面的圆线是正方形而不是螺旋形,文字也因线条而造成歪斜的错觉。

图86

利用透视造成大小不同的感觉(图86)。有的图使人辨不清方向,分不清哪个凸、哪块凹(图87),有的图有动的感觉,将图中左上角所画的圆旋转,会使人产生动的感觉。

图87

当你注视右边时,图中圆球好似变成了六角形。

左边黑格中,白线的交点上呈现出灰色。

对这些错觉现象略加设计就是魔术,如“线的多少?”这个节目。一个镜框中画有3根斜线和几根直线,请观众数有几根直线,观众回答有“8根”。再请一位观众数,回答是“9根”(图88)。

图88

这也是错觉。把两块硬纸板剪成角度为90度、30度、60度的两只直角三角形,如图89所示互相拼合,然后画上8条线,把这两块纸板斜向移动,线就会增减,用镜架和一些斜线遮住移动的痕迹,就可以玩这套魔术了。

图89

除了色彩、线条、构图能造成眼睛误差之外,速度也能造成。

速度的错觉

拿一玻璃杯叫观众检查,使观众感到确实完整无损。表演者左手拿杯,右手拿棍,敲击杯底,又用棍去试着捅杯底,突然杯底给捅穿了,棍从杯底穿出来,然后抽掉小棍,再看杯底仍然是完整的,没有破损(图90)。

图90

这是利用速度造成的错觉。在捅杯底时,有一次是朝拿杯子的左手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捅了出去,由于速度快,观众都以为是真的把杯底捅穿了(图91)。

图91

硬币手法也是利用速度的魔术。

双手平摊,手心上各有一枚硬币。双手突然翻转、握拳,再伸开双手,右手硬币已跑到左手去了(图92)。

图92

这套魔术更是大胆地利用了观众在速度上的错觉。它是在手翻转时,当着众人的面,把右手的硬币扔到左手心中的(图93)。

图93

当然,表演这样的魔术,手法得熟练,多练几次定能成功。

清水变色

表演者拿来一只小盐水瓶,将橡皮塞打开,瓶和塞一同交给观众检查,都没有秘密。然后请一位观众当众从自来水龙头上接来大半瓶清水。表演者接过后对观众说:“你们看,这瓶水是无色透明的,我可以把它变成有色的。”说完,拿出橡皮塞将瓶口塞上,再取块大手帕盖上。表演者对着手帕做个魔术动作,说声“变”之后掀开手帕,瓶里的自来水果然变成红色了。

这套小魔术的奥妙在于橡皮塞上。橡皮塞准备两个,一个没有秘密,一个有秘密。有秘密的塞子是:事先把少许染衣服用的红色颜料粉拌上一小滴水,粘入橡皮塞的凹陷处。如没有红色颜料粉,也可塞一点高锰酸钾代替。

表演时,给观众检查的橡皮塞是没有秘密的那一个,检查后顺手放入口袋中。当装水的瓶子拿来后,从口袋里偷换出有秘密的橡皮塞塞上。在盖大手帕时把瓶口朝下拿住,稍微摇动几下,清水自然就变了颜色了。

在把没秘密的瓶塞放入口袋时,要注意与原来在口袋中那一个有秘密的区分开(最好放不同的位置上),以免后面拿出来时搞错。另外,大手帕的作用是掩护,以免让观众看出瓶塞的秘密。

画报装水

表演者取一张画报,正反面都向观众交代,没有任何秘密。然后将画报折成四折,将一杯清水倒入画报内,随即把画报展开,清水却无影无踪了。表演者再正反面向观众交代画报,然后又把画报折成四折,从里面却倒出了满满的一杯桔子水了。画报不能装水,更不用说变桔子水了。但这魔术又是怎样变的呢?

演出前得先做个道具。取两张同样的画报(以8开大小为宜),将它们重叠在一起,用胶水粘牢,并在右上角的1/4处放入一塑料袋,使袋口朝上。再在塑料袋中放入少许的桔子粉。

表演时,双手分别捏住上面两个角,交代一下正反面。然后将画报的下半部分向上折过来,再把右半边向左折过来,用左手拿住,使塑料袋的口朝上。左手暗中用食指把塑料袋的口撑开,右手将一杯清水倒入塑料袋内,当把画报再展开时,清水就变没了。表演者再把画报折成四折,对着玻璃杯倾倒,就会倒出一杯桔子水来。

钉子跳位

表演者拿出一根小木棒,上面有三个小孔。表演者当众将一只钉子插入中间的小孔上,摇动一下小木棒,钉子却自动地跳到上面的小孔里去。表演者把钉子拔下来,仍然再插入中间的小孔里,但摇动一下小木棒,钉子却自动地跳到下面的小孔里去了。

这套小魔术的秘密在于小木棒这个道具上。这是一根35厘米的木棒,上面有两个可以插入钉子的透孔。木棒正面的上端还钻有一个不透的孔,反面的下端也钻有一个不透的孔。

表演时,先拿小木棒在观众面前晃动几下,无论看到正面或反面,它都是三个孔,观众还以为都是透孔呢。当木棒正面对着观众时,表演者把钉子插在上一个透孔中,就好像插在中间的孔上。摇晃几下木棒后,暗中把木棒翻转过来,使反面朝着观众。但观众看到的是钉子跳到上面的孔里了,而实际上钉子仍然是在上一个透孔中。表演者接着将钉子拔下,从反面插入下一个透孔内,观众认为又被插到中间的小孔里了。表演者再将木棒摇晃几下,暗中又把木棒翻转过来,正面朝着观众,钉子也就跳到下面的孔里来了。

变色的鸡毛掸

表演者左手拿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右手拿一枝白色的鸡毛掸。他把鸡毛掸放在桌子上,先把盒子的前门打开,让观众能看清楚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接着关上盒子,并把盒子横放在桌上。然后拿起鸡毛掸从盒子的一端插进盒内,盒子没有鸡毛掸长,它的柄只好露在外边。

这时表演者从桌子上拿起盒子说声:“变!”打开盒子前门,观众看见白色鸡毛掸已经染成五颜六色的了。

该不会盒里另外还有一枝鸡毛掸吧?可是不关上盒子前门,从旁边抽出这枝五颜六色的鸡毛掸,盒子里再也没有第二枝鸡毛掸。表演者把这枝彩色鸡毛掸抚摩一阵后,说:“让鸡毛掸还原好吗?”

这回他一手托着盒子,故意让盒子前门开着,把鸡毛掸从盒子一端插进盒子,观众们透过前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表演者关上盒子门对准它吹一口气,然后抽出鸡毛掸来,那枝鸡毛掸又变成了白色的了。打开盒子,仍然空无一物。

这个魔术由两部分组成。

鸡毛掸是内外双层的。白色鸡毛掸是普通的,没有任何机关。套在它外面的是一个铅皮管,长度和白色鸡毛掸扎羽毛的部分相同。铅皮管外面扎上彩色的鸡毛,这样,当白色鸡毛掸插入这个管子里,白色就“变”成彩色的了。

另一关键是长方形盒子,它的宽和高相等,10厘米。长度以能装下铅皮管为准。盒子的前后都能开门,一端开有两个三角形小口道,以便鸡毛掸能插入和抽出。小盒的中部斜角装有两块合起来的双面镜子。

表演之前,把扎有彩色鸡毛的铅皮管藏在盒子里镜子的后面。

表演开始,打开盒前门,由于镜子对光的折射作用,看起来像是空的。随后关上盒子前门,把白色鸡毛掸从盒子一端的三角形口道插入镜子后面的铅皮管内,让它的柄露在外面(巧妙之处正是柄露在外这一点)。

表演时拿起盒子说声变的时候,同时把盒子转了个身,后面转到了前面,由于前后开门的装饰相同,观众是不会察觉的。打开门,鸡毛掸就已经变成彩色的了。这时,要抓住鸡毛掸柄从铅皮管的交接处慢慢抽出来,盒内是双面镜,所以从这一面看去,也没有任何纰漏。在第二次把带管的彩色鸡毛掸插入盒中时,故意不关前门,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然后再关门。在吹气时又转换一面,抽出鸡毛掸还原成白色,带颜色的套管留在镜子后面了,盒子门也可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