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前作《对话管理——大学生管理新范式》于2010年7月出版以来,形成了较好的学术影响,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优秀著作奖、第二届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三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各个层面的较大学术奖励。本书是对前作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旨在前作的基础上构建教育管理中普遍通行的对话管理范式,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具有更加普遍的价值和指导意义。这两部著作是笔者探索教育领域中对话管理的“二重奏”。
本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解读对话的深刻意蕴、剖析我国教育管理中的根本性问题和变革路径,重在阐明对话何以与教育管理关联,而形成对话教育管理新范式。“对话”的博大精深之义是理解全书理论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阐述对话教育管理的内在逻辑,主要从教育之对话本真、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管理变革、主体性教育管理的困境与超越以及教育管理范式的历史发展与趋势四个方面揭示对话教育管理的必然性与存在逻辑,可以分别称之为对话教育管理的本真逻辑、知识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第三部分提出并构建对话教育管理的范式框架,包括对话教育管理的理念、组织、目标、方法、过程与评价六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基本沿用和保留了前一著作的内容,只是在表述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因为《对话管理——大学生管理新范式》在这四个方面的论述本身就是高度哲学化和原理化的,它们不仅对大学生管理是如此,对所有的教育管理也一样适用,但是当它们提升到一般的教育管理层面之后,将会有更大的辐射面。最后两个方面是完全增加的新内容,它们使这一范式框架更加完整,日臻完善。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始终秉持着四个方面的原则和标准,即自然逻辑、历史趋势、普遍人性和道德理性。笔者认为,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性都应经受这四个方面原则和标准的检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具有内在的一体性,自然逻辑与规律是万物一体的。一切人文和社会现象从表面上看是脱离自然,自成一体的,其实最终都受制于自然、服从于自然逻辑。历史趋势与潮流势不可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人文社科学者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把握和研究历史潮流,是人文社科学者的使命。普遍人性即全人类之共性,尊重、理解与认可普遍人性是人类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以个性去否定共性,以个性去对抗共性,必然会将民族和国家引向歧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符合普遍人性的要求,体现普遍人性的需要,经受普遍人性的检验。道德理性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和精神,人类生活的最高标准和理想境界是完满的德性。笔者时刻以是否符合自然逻辑、是否符合历史趋势、是否符合普遍人性、是否符合道德理性的标准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期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知识和理性。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促进学者们对教育本质的新思考,能够促进各级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新思考,能够为教育管理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路径,能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体系的系统变革起到一定的促动和引领作用。
安世遨
2014年9月于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