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本质与教育存在

一、本真、本质与教育存在

所谓本真,就是指事物的原生状态、真实情况和本来面目。与本真相对的是“异象”,即事物的各种异在外相或表象,就是事物本真的各种变异状况和情形。本真是事物的本原性存在状态,而异象则对事物本真的遮蔽。世间万象交杂,繁衍生息,演化发展,本真与异象交错,各取其由。纯自然植物大多以本真方式存在,而一些动物的存在已表现出一定的异象,比如很多动物在遇到敌人或危险时,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伪装以求生,比较典型的像金龟子、瓢虫、欧洲草花蛇等,它们遇到敌人以装死来逃生。人是世间最复杂的存在,人间异象丛生,观其外相易,究其本真难。与人相关的精神性存在尤为如此。

所谓本质,按一般的理解,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根据。本质与现象相对,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象,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易变。本质决定现象,通过现象表象出来,现象体现本质,从属于本质。现象有真相与假象之分,而假象是本质的一种歪曲的表现。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1]本质与现象及本真与异象是四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本真与异象主要是针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自然性而言的,本质与现象更多的是针对于事物的内在属性及其表现而说的。它们都是对事物存在的描述,各自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事物的存在方式。

本真为本质提供了自在的栖身之所,是考察和探究事物本质的初始依据和最佳路径。本真是本质的透视镜,本质在本真之中自然生长。而且本质也只有在本真之中才真正成其为本质,才能澄明;在偏离本真之异象中,本质相应也会发生一定的流变或异化。因此,本质必然且必须存在于本真之中。当然,本真虽然反映和承载本质,却不等同于本质。本真是事物的一种自然存在状态,而本质是事物之间相区别的根本属性和标志。从本真中把握本质仍需人们的理性分析和判别。

教育是人之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教育存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人之主体自身的建构活动。教育存在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与载体,但它更多的则主要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和文化性存在。只有时刻检视和维护教育的本质,才能实现教育应有的价值和目标。而教育只有以本真的方式存在,才能永葆其本质。由于教育置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日常的生产生活等众多关联与网络之中,加之人本身心理、行为复杂多变,又与现实利益纠葛,况且人类现代生活业已全面异化,教育存在大多已是异象之在,究竟教育本真为何?这不仅常常为人们遗忘和忽视,作为现代性困境中的教育尤其需要追问。只有弄清教育之本真,牢牢把握教育之本真,才能真正防止教育本质之异化,促进教育存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