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市规模调节的分析方法

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市规模调节的分析方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备受关注。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空间开发格局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急需优化结构来调整现有的土地供求不均衡,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以满足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城市规模调节的分析方法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各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备受关注。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需要。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空间开发格局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急需优化结构来调整现有的土地供求不均衡,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以满足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那么,如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主要措施如下:

(1)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轻城市群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城市群作为高度集聚的经济体,其资源使用量势必随着其经济总量变得越来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也将会越来越突出,在目前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减轻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有效途径。第一,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市场及相关技术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当前中国能源使用结构中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煤炭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能源对外依存度也过大。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护环境,必须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与核能的开发和使用。社会生产过程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生产原则,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实现最大化的发展效应,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第二,形成节约资源的理念,强化居民生态环保的意识,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自觉节约资源,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积极倡导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提倡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居民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形成节俭办事、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覆盖范围,提升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各城市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清洁、高效、节能的现代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根据城市人口、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另一方面,提高单位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覆盖面,避免公共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进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www.daowen.com)

(2)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组和优化可以实现城市群经济增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大小合理、密度适宜、定位明确、产业分布合理、空间组合有序,可以促进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高效,使得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群的空间功能结构决定了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一方面是城市群内部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城市群是多个城市集聚的综合体,其内部功能结构布局决定了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路径、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城市群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城市群的内部功能结构的优化将有效提高城市群的国土开发和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有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形成产业梯度。在城市群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下,按照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定位使不同的产业分布到各城市,形成梯度明显、能级清晰的产业空间分布,产业梯度与各城市的功能相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同时实现城市群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单个城市选择自身合理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群整体产业结构最优化,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结构,城市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将有利于减少城市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时还有利于城市群形成多样化的产业和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城市间、产业间优化配置,在城市群内部实现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进而提升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