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治理理念科学性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环境治理理念科学性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保护一直秉持着经济发展制造污染,政府权力干预、惩治和预防污染的管制、结果治理型理念。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问题。因此,现代化的环境治理模式既是国家和政府的权力行为和政治行为,也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经济行为,更是上述多元主体互动协同、涵盖文化塑造、行动协调、制度创造的综合性社会行为。

环境治理理念科学性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历经数十年,从20世纪70年代“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的三十二字方针、到80年代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即 “三同步、三统一” 的战略方针,到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现今执行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 的基本政策。环境保护一直秉持着经济发展制造污染,政府权力干预、惩治和预防污染的管制、结果治理型理念。

随着工业社会对农业社会的替代以及工业化的持续深入,环境问题逐渐从工业型污染走向消费型污染和工业污染多种污染共时性存在的状况,并且城市污染作为多元化污染的结果日趋严重和无序化,农业污染同样悄悄崛起,土壤、大气、水等资源都进入了混合污染、二次三次污染的重复污染时代,有限的制度创新愈发在环境问题面前显现出无力感,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由于自身的利益或利益集团的影响常常失灵,控制能力的有限性大大突出。

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环境污染的背后,实际上是原材料的无端浪费和损耗,是资源和能源的新危机;在政治学和法学上来说,造成环境污染的症结在于利益的失衡和权力权利配置的不当,是公共财富的耗损;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上来说,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缺乏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其实污染是对生存哲学的颠覆。(www.daowen.com)

新型的、现代性的环境治理则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孤立的、单向性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约束机制,以及应当充分调动和实现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可能性,注重环境治理的合作、参与、自愿、双赢乃至多赢。

因此,现代化的环境治理模式既是国家和政府的权力行为和政治行为,也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经济行为,更是上述多元主体互动协同、涵盖文化塑造、行动协调、制度创造的综合性社会行为。而且从更为深刻和综合的视角来看,环境保护和管理到环境治理的飞跃,并不简单地停留在上述治理方式的变化上,以源头治理为立足点的清洁生产[5]和绿色消费[6]的经济发展理念,实际上提出了环境治理的划时代发展思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才是治理的根本,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根本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