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图书馆举办经典讲座-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图书馆举办经典讲座-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一些图书馆举办的经典讲座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在部分城市成为市民接触经典的第二课堂。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取“传承文化的津梁”之意,是国家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推出的双休日学术文化系列讲座。国家图书馆另一个经典讲座品牌为古籍善本部的“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

图书馆举办经典讲座-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公办图书馆的市民服务意识逐渐提升,也开始重视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和读书活动。图书馆举办经典阅读有关的讲座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即为什么要读经典的问题;二是指导读者欣赏领会经典的价值,即怎样读的问题。图书馆的经典阅读讲座往往根据本馆规模和资源的不同,有的是与其他各类讲座融汇在一起,有的是关于经典文化和阅读的定期讲座,还有的图书馆积极将本馆的经典阅读推广融入当地的政府文化工程,以扩大影响力。

目前一些图书馆举办的经典讲座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在部分城市成为市民接触经典的第二课堂。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取“传承文化的津梁”之意,是国家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推出的双休日学术文化系列讲座。2001年设坛开讲,迄今已有13年,共举办近600多期高层次、高品位的学术讲座。讲坛沿袭老北图讲座“保国粹而惠士林”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致力于介绍推广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传播文化与文明。为让听众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促进听众后期的学习,并引导听众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多读经典原本。国图工作人员给到场的听众每人分发一份详尽的讲座材料,内容涵盖主讲题目、内容提要、推荐书目等。13年来,文津讲坛的现场听众累计达9万人次,几乎每场讲座都爆满,不少听众只能席地而坐。还有数量众多的听众则通过媒体文字或者视频报道以及国图网站在线视频来了解讲座信息。“文津讲坛”还精选部分讲座内容,汇集成《文津演讲录》加以出版,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了文津讲坛的影响和作用。

国家图书馆另一个经典讲座品牌为古籍善本部的“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该讲座始于2001年5月17日,旨在利用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与学术界的广泛联系,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向社会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典籍与文化”讲座最大的特点是从中华经典典籍来谈文化,由于有善本特藏的巨大馆藏,讲座往往能够结合珍品的展示来进行,成为最吸引读者的地方。比如戴逸先生《论乾隆》讲演最后,该馆善本部工作人员就不失时机地向读者展示了乾隆皇帝文治的重要成果《四库全书》,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文化伟业带给人的震撼。在珍品展示室举办的王尧、谢继胜等人关于民族典籍的讲座,读者的座位旁边的展柜中就展览着众多民族古籍,让读者能边听边看,效果更为直观。在宣传推广方面,国图古籍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星期日到国图听讲座”的设计思路,力求使讲座造就一批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定听众。至今,“中国典籍与文化”讲座已经举办了100多期,拥有了一批固定听众。每次讲座的人数都能超过百人,其中几乎场场来听讲座的读者中最小的只有10岁,年纪最大的已经是年逾古稀了。(www.daowen.com)

2009年,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起、上海图书馆与其他文化部门合作举办的“我爱读经典”——上海市大中学生经典读书工程显示了各方面联动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成效。该工程包括论坛、竞赛、荐书、出版等子项目,覆盖上海各大专院校,是沪上规模最大的市级公益青年读书项目。工程依托沪上各高校学生人文社团和中学兴趣小组组织“经典名著书友会”,邀集人文领域权威专家开设围绕人文经典的讲座,组织以研读经典为核心目标的“人文经典阅读大赛”“经典征文演讲赛”等活动。为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还配套建成“我爱读经典”网站作为网络根据地,以实现信息发布和资源共享。该网站积累了经典阅读讲座和经典再现表演的视频,并利用经典阅读虚拟课堂展开引导性的网络学习,还建立了网上人文经典自学自测平台及网络竞赛报名系统,以方便发起和组织相关的人文经典竞赛。网站上既挂出了经过专家审核的推荐书目,每种书目附上简单提要和版本,同时每月上传与讲座配套的电子期刊《青年艺术人文》和特刊《经典》,供不能前往现场聆听讲座的读者免费下载。近几年来,还根据讲座内容出版《先典新识》若干辑,使得经典讲座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